面子規(guī)則從總體上來說,應(yīng)該是個相當不錯的規(guī)則,它是人際交往時的潤滑劑、遮羞布,讓人可以減少很多尷尬、羞惱,不過可惜的是,這個規(guī)則在后來也被強者的爭面子所破壞,變成了一種惡習。
中國人好面子,這個現(xiàn)象幾乎舉世公認。《孟子》里就講了一個因好面子而欺騙妻妾的故事,這就是著名的“齊人有一妻一妾”。古時說,某一齊國人與一妻一妾過日子,齊人每次出外,都打著飽嗝醉醺醺地回家。妻子問他與什么人一起吃喝,齊人就謊稱全是些富貴有名望的人。妻子與小妾商量說:“老公說自己常與有錢人吃喝交往,可怎么從沒見過有錢人到咱們家里來呢?這中間有古怪,我得查一下?!?/p>
某一天齊人又出外,妻子連忙悄悄地尾隨著,看他到底去哪吃喝。只見齊人走過街道,沒有一個人理睬他,最后他徑自出了城,走到東郊的墓地里,在那兒向祭掃墳?zāi)沟娜擞懸榔罚@些祭品既有酒又有肉,齊人向一家討要后感覺沒有吃飽喝足,就又向其他祭奠的人乞討。
妻子知道了實情,回家后與小妾抱頭痛哭。齊人這時得意洋洋地回來了,醉醺醺的以為自己好有面子,繼續(xù)在妻妾面前擺譜耍威風。
孟子講的這個故事只是一個寓言,但從中可以看出,在孟子的時代,好面子的現(xiàn)象就已經(jīng)非常普及了。
好面子,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維護自己尊嚴的方式,雖然面子并不等同于尊嚴,但面子最起碼是一種表象上的尊嚴,給誰面子,那就表示對這個人的尊重,而不給面子,那就意味對這個人的輕視或者敵視。所以面子問題在人際關(guān)系中,是一個不得不注意的大問題,面子的規(guī)則也就成為大部分人必須遵循的原則。
對普通的中國百姓來說,面子問題極其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中國,特別是傳統(tǒng)的鄉(xiāng)村中國,人的流動性極差,世世代代可能都居住在一個地方,生在這兒,長在這兒,死了還得埋在這兒。在這種情況下,每天見到的幾乎都是熟人,整個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熟人堆里混過來的,不但自己在熟人堆里混,父母、妻子、兒女都與自己一樣,生活在朝夕見面相互都知根知底的熟人之中。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一個人忽然間因某種原因而不慎丟了面子,比如說做錯事被人扁了一頓,或者被人訓(xùn)斥了一頓,這可很丟份兒呀,極沒面子,自己是非常難堪尷尬的,不但自己一個人難堪尷尬,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子都會替自己羞慚,這種滋味可不是好受的。
丟了面子,就丟了尊嚴,就意味著今后在熟人面前很羞慚,抬不起頭,說不起話,自己的妻子兒女出門,也很可能遭人奚落。所以面子問題絕不簡單地僅僅只是面子,它關(guān)乎一個人的生存軟環(huán)境的好壞,關(guān)乎一家人生存軟環(huán)境的好壞。一個人,如果在外面很有面子,那不但鄉(xiāng)鄰熟人對他另眼相看,恭維他、尊敬他,在家人面前,他的感覺也會非常良好。一個人在外面總是丟面子,這情況就不一樣了,鄉(xiāng)鄰熟人可能經(jīng)常奚落嘲笑他,妻子兒女也不會給他好臉色看。
面子如此的重要,逼得中國人不得不慎之又慎地對待。對于普通人來說,主要的著眼點是保面子,即不能丟面子。普通的老實人在很多事情上謹小慎微,輕易不敢出頭,就是怕丟了面子。對于聰明人,特別是爭強好勝的聰明人來說,他們的著眼點主要是爭面子的問題。某種體面事別人不敢辦、不能辦,聰明人胸脯一拍,“我敢辦!”并且他還真的就辦成了,這可是相當爭面子的事呀!這種爭面子的事多辦幾件,威望可就提起來了,別人看自己時那種羨慕、尊重的目光,對自己說話時那種恭維的口氣,這些都很讓人舒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