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曾說:“派出所定期來巡視一下,但生病就沒有辦法了。他們已經(jīng)算幸運的,有舊房子住,有防空洞住?!?/p>
防空洞雖然潮濕,但對于無家可歸者,也算是一個難得的棲身之地了。
大約走了三五分鐘,似乎就到了盡頭。雜草叢中,有一個人影站起來。
燈光照過去,那是一位盲了一只眼睛的老人,年齡大概在七八十歲左右,身上穿得很破舊,應(yīng)該就是青年所講的孤老頭了。
我向他走上幾步,馬上就看見獨眼老人身后有一個洞口。
老人看著我們,沒有說話。我問道:“老大爺,你住這個洞子里面啊?有幾年了?”
“我才搬來一年多,八十四歲了,閻王爺不收??!我只是冬天和夏天住里面,太潮濕了,住著惱火?!?/p>
“你的兒女怎么不照顧你呢?”
“他們不孝啊,所以我才一個人來重慶,收點垃圾討點飯。我家是在萬縣那邊的?!?/p>
“這個洞子深不深?”潘天棒在問。
“老爺爺,我們想進洞去看一看,可以嗎?”小敏的聲音。
“這個洞子深得不得了,里面有蛇,還有臟水,不好耍喲?!豹氀劾先苏f。
“沒有關(guān)系,我們只是隨便看看?!崩显f。
老人側(cè)身讓開,似乎同意了。向老人道過謝,我?guī)ь^鉆了進去。
洞口堆著一些生活用的物品,看來是獨眼老人的。身后,小敏和潘天棒討論著獨眼老人的可憐處境:“要是我爺爺和父親還在,我不知道多幸福。”小敏的聲音有些哽咽。
低頭從洞口向里走幾步,空間就高起來,我站直伸手都摸不到頂。前面很快就出現(xiàn)了分支,右邊的分支,應(yīng)該是通向平房的出口,而左邊一條,則縱深延去。按圖示的方向,我們一直向里走,沿途石壁上有不少地方嵌著木棒,老曾認為是以前放蠟燭的。
洞里逐漸出現(xiàn)了積水,深的地方,超過了膝蓋。我在前探路,老曾在我身后用登山杖敲打石壁,做著打草驚蛇的工作。
按圖走過多個分支,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石室,從地圖上看,離目標(biāo)已經(jīng)非常近了,可是,圖上標(biāo)著應(yīng)該出現(xiàn)支路的地方,卻沒有支路!老曾用登山杖敲打四周,希望發(fā)現(xiàn)一個由于塌方封閉的支洞口。我們在一旁等候他。
潘天棒突然說:“這里石頭好像有點不對頭?!闭f著就蹲了下來。
原來他身材沉重,一塊石板被他踩后,很松動。我上前幫忙,和潘天棒一起移動沉重的青石板,地上居然出現(xiàn)一個向下的洞口,能容一個人下!
“一定是從這里下去!”老曾一邊看圖,一邊分析。
我正要帶頭下行,老曾攔住我,從包里掏出一支臘燭,點燃后放到洞口,洞口居然有風(fēng)從下面吹上來,臘燭一下熄了。下面一定有通風(fēng)口,應(yīng)該很安全。
一行人從潮濕的石梯下來,涉水走了不遠,一個稍大的石室出現(xiàn)在面前。石室正中有一塊石碑,燈光一照,碑上呈現(xiàn)出三個大字,小敏驚聲念了出來:“上清寺”!
[四十二]
我急忙走到石碑前,用頭燈仔細看。石碑插在土中,是一個半截條石,上面有斷痕,刻在石碑上面的三個大字是隸書,邊緣已經(jīng)不太清晰,顯得很古樸。如果不是這三個字,會顯得非常平常。
看看四周,四處是石壁,其中一處有個小洞,只能非常勉強地容下一個人,有風(fēng)從小洞來,像是通向外面的出氣窗。另一邊的石壁正中,有一個小石臺,石臺上,放著一個鐵盒子!
潘天棒一把拿起盒子,笑道:“嘿嘿,找到了?!表樖志瓦f給了小敏。
老曾突然在一邊吼道:“不要動!”
上前一步,老曾從小敏手中迅速抓過鐵盒,放回石臺上,然后用手電仔細照射我們周圍石壁,看到并無異常,才抱怨潘天棒:“在密室里面,放得這么明顯的東西,經(jīng)常都有機關(guān)。這次算我們運氣好,萬一有機關(guān)的話,你已經(jīng)把我們?nèi)亢λ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