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癟錢包和肥軀體(13)

本能 作者:(美)特里·伯納姆


挨餓的滋味不好受不管基因饋贈給我們什么,只要消耗的卡路里比吸收得多,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會減輕體重。不論吸收的卡路里來自漢堡包還是新鮮蔬菜,這個定律都成立。與此類似,不論是在健身房還是在臥室,只要能把卡路里消耗掉就行。僅僅指出我們的節(jié)儉基因會使我們發(fā)胖,并不能最終解決問題。

一個重要的節(jié)食概念是“體重的變化=吸收的卡路里-消耗的卡路里”,但這僅僅是事情的一方面。挑戰(zhàn)在于持之以恒地減少吸收,增加消耗。幾乎每個人都能挺得住暫時不吃東西。在令人畏懼的中學同學聚會之前,短期的挨餓可能是減掉幾公斤贅肉的最快途徑。然而要達到持久的減肥效果,則難得多。

但在長期的饑餓狀況下生活,可能是最壞的減肥計劃了。至少參加生物圈計劃實驗的8個人能證明這一點。在生物圈2計劃中,這8個人進入一個120公畝的滿是動植物的封閉世界。這個計劃試圖探尋的是在人對環(huán)境僅能施加微小影響的情況下如何生存下去,但是最后它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關于人性的東西。

雖然科學家們知道在這個魚缸式的生物圈里生活是很艱難的,但這個實驗顯示出的結(jié)果-人類生存的最大困難卻令人吃驚??茖W家們在一個重要的生物屋里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那就是饑餓的人脾氣暴躁。這些生物屋住客們由于食物缺乏而減輕了體重。食物短缺,部分是由于低熱量飲食效果的有計劃實驗,部分是由于糧食歉收。正如預測的那樣,體重的下降使健康狀況得以改善,包括得心臟病的幾率得以降低。

由于食物缺乏,實驗對象還經(jīng)常爭執(zhí)、發(fā)生口角,并為晚飯的份額爭吵不休。離開他們稱之為“饑餓屋”的所在之后,一個參加實驗的人說,“如果我們會和別人搭訕的話,那將是一大成就。”當繼續(xù)正常的生活之后,他們又全都恢復了從前的體重。

您不必到生物屋里花上1億美元來吸取這個教訓。常識以及科學實驗揭示挨餓會伴隨著痛苦。在一項研究中,人們持續(xù)6個月挨餓。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都用在想象脂肪豐富的食物上了。食譜甚至取代了性,成為他們最津津樂道的談資。

所以我們不能老是挨餓,但是有沒有別的辦法來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以達到永久性減肥的目的?為了尋找答案,研究者們在一群猴子身上進行低熱量飲食實驗。這些猴子最初減輕了數(shù)公斤,在隨后兩年里都保持了較輕的體重。雖然猴子的腦袋里可能充滿了對食物的幻想,但是它們的行為在人類觀察者的眼里還算正常。

兩年后,這些苗條的猴子們可以開始無節(jié)制地飲食了。它們還那么瘦嗎?絕對不是。在生命的1/10的時間里它們的體重一直比較輕,但是現(xiàn)在很快就恢復到原樣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