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還有一場未遂的武昌起義(2)

辛亥,搖晃的中國 作者:張鳴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造反或者起義,都需要有動員。動員的力度越大,成功的把握才越大。但是最好的動員,莫過于形成一種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有了這樣的氣氛,每個人都感到威脅了,作手的幾率才高,打仗才有士氣。這就是為什么歷史上的造反起事,發(fā)動者往往需要制造謠言的緣故。10月10日的工程營起義前夕,人人自危的氣氛,第一來自革命黨失手,第二來自瑞澂的處置失當(dāng),而兩者奇妙地構(gòu)成了完整的邏輯線條,不由人不信。事實上,瑞澂和他的幕僚,還真的考慮過按圖索驥,按黨人名冊搜捕,所以,流言不為無因。在地方爭路權(quán)的紛爭一起,革命黨人頻繁活動,整個局勢風(fēng)雨飄搖的情況下,人心原本就不穩(wěn)。流言一起,又沒有有力的措施安撫,人心就瓦解了。在工程營發(fā)難前夕,據(jù)報道,張彪已經(jīng)布置各營管帶,凡營中喜閱新書報、言大氣昂及剪辮之兵,一律開除,派人押送回原籍。并且嚴(yán)禁各營隊之間士兵來往,不許士兵五人以上聚談。雖未及實行,但卻平添了緊張氣氛,讓士兵從軍官們嚴(yán)峻的表情和鬼祟的行動中,“印證”了按圖索驥的真實性。事實上,新軍固然有不少革命黨,但沒有想象那么多,至少,軍官中的革命黨相當(dāng)少,只要響應(yīng)者不足夠多,是可以彈壓的??墒前磮D索驥的流言一起,不僅新軍中所有沒有逃走的革命黨人感覺到了死亡的威脅,那些跟革命黨人有過交往的人,也人心惶惶,革命黨的花名冊是他們自己造的,誰知道那名冊里到底有誰呢?不動也是死,動一動,說不定還會有活路。按一個革命黨人的說法就是,“起義亦死,不起亦死,等是死耳,與其為甕中之鱉,毋寧鋌而走險”。這是一個兵法上“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局面,是一個典型的陳勝吳廣起義的情勢,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局面,士卒很有戰(zhàn)斗力。然而,即使這樣,還有差不多一半的新軍沒有動。事實上,凡是革命黨人活動多一點的部隊,就都“叛變”了,革命黨人活動較少的部隊,士兵不那么擔(dān)心受到牽連的,就沒有響應(yīng)。只是,他們也沒有心思去鎮(zhèn)壓起義的同類,一旦總督走了,兵就散了。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10月9日漢口租界沒有發(fā)生事故,起義按革命黨部署的計劃進(jìn)行,革命還真的未必能成功。因為這樣按計劃進(jìn)行的起義,動員的力度明顯不夠。起義的信炮打響,有多少人響應(yīng),還真不好說。武昌起義成功之后,作為原來的革命領(lǐng)袖之一的劉公說,當(dāng)初他們動員新軍士兵,好多人雖然有心革命,但一旦落實到具體行動,就會猶豫。因此他們甚至想過用炸彈來威脅這些士兵,如果不參加,就會被炸死。為了印證這一點,此前已經(jīng)有了一個現(xiàn)成的例子,如果9月24日夜里,大家都有心造反,南湖炮隊的槍聲一響,一哄而起,一樣能夠成功。而后來同樣是南湖炮隊,卻大部響應(yīng)了起義,炮兵的加入,對攻下總督府,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有心栽花花不成,無意插柳柳成蔭,自古如此,不絕于書。武昌起義,也許就是這樣一個歷史結(jié)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