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張自忠由見習官升任排長,連長是后來頗有名氣的“倒戈將軍”石友三。
五
1917年7月,段祺瑞為推行武力統(tǒng)一政策,派兵入川、湘兩省征伐南軍,卻連遭敗績,乃命令第十六混成旅前往湖南增援。
馮玉祥不愿同南軍開戰(zhàn),率所部到達江蘇浦口,便借故停兵不進,在就地練起兵來。
在浦口期間,馮玉祥特別主持編寫了一本《戰(zhàn)地一補》小冊子,發(fā)給全軍官兵。這個小冊子內容多系歷史上的故事,如蘇秦發(fā)奮刺股、田單守即墨、周亞夫細柳營等等。用意在于培養(yǎng)官兵勤奮學習、英勇無畏、機智靈活的精神。張自忠對這些古代名士、將領的風采,十分心儀。
第十六混成旅在段祺瑞的不斷催促下,于1918年2月方離開江蘇入湘,到7月才抵達常德。
在常德,馮玉祥又對部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系統(tǒng)訓練。
石敬亭、門致中前來投奔馮玉祥。這兩人后來成為西北軍的高級將領。其中石敬亭對張自忠的成長有較深的影響。
為了配合訓練,馮玉祥還責成、組織人編印了幾種精神教育的書籍,諸如《軍人讀本》、《精神書》、《義勇小史》、《告往勖來篇》和《國恥歌》等,令官兵閱讀、講解、背誦,連以上軍官,由馮玉祥親自考查。有時他還親自給官兵們講精神教育課和軍事理論課,講軍紀,講愛國精神,講孫子兵法;有時也講古代俠客故事。還成立英文班、日文班,組織軍官學習,目的在于使軍官們了解和閱讀外國軍事書籍。這次軍事訓練很系統(tǒng),分“學”、“術”兩科,“學”是指系統(tǒng)的軍事理論學習和精神教育;“術”指體能和技術訓練,主要項目有射擊、體操、障礙跑、荷槍行軍、劈剌、刀術、拳擊等。這對于張自忠后來治軍具有深刻的影響。
1918年9月,馮玉祥為增進初級軍官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在常德設立軍官教導團,以炮兵團長鹿鐘麟兼任團長,劉郁芬、石敬亭、劉驥、門致中等任教官,內分軍官和士兵兩個隊。次年初,張自忠奉派入教導團軍官隊學習。張自忠十分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學習勤勉刻苦,加上他文化基礎好,所以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名列前茅。鹿鐘麟對他十分賞識,將他樹為“標準團員”。所以后來馮玉祥評價張自忠說:“在教導團中,他又作了一個標準團員,當時鹿鐘麟團長非??洫勊浅G趯W,對人處事都極其真誠友愛,又能刻苦耐勞,這時便顯出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
在教導團學習半年,結業(yè)后恰逢第十六混成旅擴編新兵團。張自忠升任該團第二營第五連連長。新兵團團長是張維璽,佟麟閣為第二營營長。
為便于訓練,招來的新兵,均按其文化程度分別編連。張自忠和第五連,全系由投軍的學生組成,所以又叫學兵連。他這個連有120余人。
這期間,張自忠曾一度調任上尉副官,又調任水上陸戰(zhàn)隊第三隊隊長,駐河洑訓練新兵。這水上陸戰(zhàn)隊實際上是沅江上的水上警察。張自忠不愿干這種非正規(guī)部隊,又要求經馮玉祥同意,重回學兵連當連長。
第十六混成旅在常德駐防兩年。馮玉祥治軍很嚴,不準部隊騷擾百姓,所以軍民關系十分融洽,整軍、練兵取得很大成效。這對這支部隊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1920年,作為南軍的譚延闿、趙恒惕等部攻占了長沙,敦促馮部離開湖南。這年7月,第十六混成旅向北撤入湖北,駐諶家磯。
由于皖系扣發(fā)軍餉,部隊給養(yǎng)困難,一度陷入困境,全旅官兵,每日只能以少許雜糧和鹽水免強度日。
這一天,張自忠接到七弟張自明的家書,講述家鄉(xiāng)山東今年大旱,赤地千里,饑民遍野等悲慘景況。這封信,使張自忠忘卻了自己亦在身處饑餓的困境,立即回書給七弟自明:
“……望弟盡家中力所能及賑濟貧民,須知善無大小,能救一人,即有一人之功,能濟一村,即有一村之善,勿乘人之危機以謀私利,勿籍公家之權力以濟己私。當此饑饉之年,正我輩為善之日也。望我弟努力為之,勿以無力自餒也。聞上海廣仁堂派委到臨(清)館(陶)一帶放賑。吳越之人尚能見義勇為,況我桑梓之地,遇此兇年,何忍坐視不救?!?/p>
這個時期,馮玉祥將張自忠已訓練有素的120名學兵撥給工兵營,另從河南、山東、安徽招募了一批學生,組成學兵隊,直屬旅部,馮治安任隊長,下屬兩個連,第一連由馮治安兼任連長,第二連張自忠任連長。
馮治安比張自忠小五歲,待人詼諧風趣,而張自忠則顯得剛毅寡言。兩人姓格形成鮮明對比。但兩人卻配合默契,相知很厚。
張自忠訓練新兵要求很嚴格,往往是在訓練場上親自示范,在修馬路、挖壕溝等一切勞務中,他都與全連士兵一起干。這時給養(yǎng)困難,他和三個排長、一個司務長和一個文書,與士兵一起,同樣吃粗米飯就鹽水,絕不例外。他十分注重軍紀,遇有違犯者,初犯則說服教育,再犯則嚴厲訓斥,仍不改則軍棍重責。故爾士兵中流傳一道歌謠:“教你學好不學好,鴨嘴軍棍挨上了?!?/p>
三個月后,第二連在全旅軍事考核中奪得第一,成為全旅模范連。他這全連126名士兵,后來幾乎人人成才,僅軍、師長就各出了5個。即:軍長劉振三、劉汝珍、張人杰、李九思、吳化文;師長展書堂、王志遠、安克敏、宋鐵林、張國武等。旅長有李志遠、葛開祥、彭秉信、孫厚祿、李繼成、季振同、魏書琴、王丕襄等八人,至于團、營長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