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適的演進
就理解哪些種類的房屋空間安排能夠吸引人而言,我們開始取得了一些進展。同樣讓人感興趣的是,人們?yōu)槭裁磿谇楦猩鲜艿教囟ǖ攸c的吸引呢?對于這種問題的回答,大多是圍繞著人們對自然地點的喜愛而展開的,我們將在本書第11章對此更多地進行介紹。我們的思維過程會指引著我們?nèi)ミx擇自然界中的某些布局,不過,當(dāng)我們處于建筑物內(nèi)部時,或許是同樣的思維過程在影響著我們的選擇。
我們會特別偏愛自然界中某些類別的視覺景象。地理學(xué)家杰伊?阿普爾頓就曾試圖在這種偏愛與我們的進化歷史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我們對某類景觀的美學(xué)偏好,是否基于生物學(xué)上的原因呢?我們喜歡觀看某類形狀的空間,是否因為在進化過程中,我們的祖先,那些在非洲大草原上掙扎求生的裸猿發(fā)現(xiàn),如果讓自己置身于空間中能夠看到這些景象的位置,就會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呢?或許,我們所喜歡的位置,既是能夠遮掩他人視線的隱蔽處,同時又是能夠讓自己看到廣闊空間的?望臺。
關(guān)于隱蔽處與?望臺的這種簡單歸納,雖然不能解釋所有與可顯區(qū)域大小、形狀和復(fù)雜性相關(guān)的偏好,但是完全可以解釋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從實用的層面上看,或許可以認為,我對大房間中的扶手椅的偏好,是由于我希望能照顧忙碌熱鬧的家,能知道有誰走進或走出了自己家的側(cè)門。不過這無法解釋,為什么在家中沒有人的時候,或者在孩子早已熟睡之后,我坐在這把椅子上仍會感到悠然自得。人們往往都喜歡從隱蔽的位置觀察遠景,具體到我個人而言,就是喜歡待在房間的角落。阿普爾頓認為,這種偏好或許早已寫入了人類祖先的DNA,那時的人們每天最關(guān)心的是,最近的劍齒虎潛伏在什么地方,而不是最近的星巴克咖啡廳在哪里。
以房屋設(shè)計的演進為主題的《關(guān)于房屋的思考》(House Thinking)一書充滿了獨到的見解。作者溫妮弗雷德?加拉格爾認為,一些成功的建筑師對隱蔽處與?望臺的力量具有出自直覺的強烈敏感。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就是個例子,他喜歡把房屋角落的天花板修得很低,尤其是在靠近壁爐的舒適地點,從那里可以向外看到房子其他位置的全景。就原始的生存法則而言,火堆附近的躲避地點肯定是典型的避難所。《圖案語言》(A Pattern Language)這本書則是關(guān)于城市、城鎮(zhèn)、街區(qū)與房屋設(shè)計的百科全書,作者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在書中建議把不同的天花板高度作為一個重要的設(shè)計原則,尤其是在安靜的休息地點,例如設(shè)計為擺放床榻的臥室角落。房屋效果展示者會憑著直覺判斷,究竟是什么在吸引消費者購買房子。同樣,對于空間之美如何決定住所是否舒適并且達到建筑目的,優(yōu)秀的設(shè)計者和建筑師也是非常敏感的。阿普爾頓等理論家則用科學(xué)原理解釋了那些已被長久的經(jīng)驗證明為有效的建筑設(shè)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