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空間(15)

迷失 作者:無科林·埃拉德


朱迪斯·赫爾瓦根認為,對于流行的趨勢應有所限制,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完全放棄辦公室的隔間設計,用開放與半開放形式的設計取而代之。她表示,人們既需要合作,也需要安靜的私人工作空間,因此設計者所面臨的挑戰(zhàn)就是在二者之間尋求平衡。雖然很多研究都已經發(fā)現交際行為的增加會帶來收益的增長,但是開放環(huán)境中的干擾與噪聲也有可能給個人的工作質量帶來負面影響。赫爾瓦根建議說,應盡可能采用所謂的“認知防護層”,讓員工被工作所需的物品包圍,同時又不會與周圍的環(huán)境相隔離。

要把握私密感與交際活動之間的平衡,就必須考慮到公司要生產的是什么產品。工作空間若要適合公司的需要,就必須綜合權衡個人在工作中的角色與工作時間,以及工作過程中群體的互動。

重新設計公司空間,改變空間的原本用途,常常會帶來最有趣而且是最有效的工作空間方案,這其中的原因還未能得到充分的理解。原因之一或許是,在傳統的辦公大樓中,每一層都有標準化的安排設置,限制了人們對于如何最佳地組織空間與工作流程的想法。而重新設計空間則會要求人們深入思考,另作其他用途的房間該有什么樣的尺寸與形狀,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更有可能成為具有創(chuàng)造性、令人滿意的工作空間設計。我所見過的最成功的改造空間的例子,就是搬到一家老紡織廠中的滑鐵盧大學建筑學院。當年修建工廠的時候,室內照明設備還不太普及,而紡織品生產又要求注意光線與顏色,因此這棟建筑的窗戶和天窗都設計得很大。建筑學院利用了這些特色,用現代材料進行重修,并把原本供人移動大包紡織品的通道改造成有效的第三空間,創(chuàng)造出了生機勃勃令人振奮的工作與學習場所。

-

不論大小、位置或目的如何,任何工作機構都需要某類實際的工作空間,而這一空間的設置方式就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方式、互動方式與內心的感受??臻g對人們行為的主要影響所遵循的原則,與人們在建筑物內部的行為所遵循的原則完全相同。我們人類在本質上是有些奇怪的生靈,會把空間理解成簡單的拓撲形式,也常常會編出一些故事,或者把自己納入更大范圍的敘事之中,從而了解我們自身的所在。所有這些對于一只螞蟻、一只蝴蝶或一只蜜蜂來說都是毫無意義的,然而,源于我們大腦的獨特構造的這一系統會影響一系列的事情,包括我們到哪里去尋找舒適安全的地方,以及我們如何掙來每一筆薪水。

建筑物并非孤立的存在,不論是郊外的獨戶住房,還是大城市中心那些紀念碑般高聳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匯集在一起,就構成了街道、街區(qū),乃至整個城市的建筑環(huán)境。我們位于建筑物內部時,建筑空間會與我們的大腦結構互相作用。而支配我們在范圍更大的區(qū)域內活動的原則,從某些方面來看,只不過是支配室內活動的原則的升級版本?;蛘哒f,街道與城市的更廣闊的場景,為我們帶來了空間方面的全新的考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