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空間(26)

迷失 作者:無科林·埃拉德


公共空間的規(guī)模與街道的寬度能夠影響我們的去向。同樣,空間的大小與形狀也能影響我們在步行時的感受。前文提到了早期的環(huán)境心理學家的體驗,也提到了克里斯琴·諾爾德通過皮膚電反應對人們進行測試,希望以此了解空間的哪些特性能夠影響人們在街上的情感體驗。我們尚不了解隱藏在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科學原理,但是某些基本的原則是清晰的。過于龐大的公共空間幾乎都不會成功,原因或許是,它們太過通透,沒有隱蔽的處所。房屋正面與人行道邊緣之間的后縮距離如果過大,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樣的安排不僅會讓行人感到自己毫無遮掩地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而且只會浪費空間,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為建筑物的正面、商店櫥窗或其他休息之處本可以為走過的人們提供豐富的視覺景象。摩天大樓致使街道形同狹窄的峽谷,只會給步行者的感受帶來負面影響。最佳的街道景色需要有一些圈圍起來的地方,從而增加神秘感,街道的寬度與建筑物的高度應該與人體比例相協(xié)調(diào),同時還應該有引人注目的標志性建筑,幫助游人把街道的景色盡收眼底。

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通過重新布置城市空間中的磚石瓦塊來改進人類的生活狀況。不過,有一條簡單的真理就是,神秘莫測的大腦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空間景象供我們消遣。如今,大多數(shù)的城市居民或許每天都至少要用一點時間,坐在光影閃爍的屏幕前觀看不同空間中的景象。當年北美、歐洲或亞洲的城市初現(xiàn)雛形時,沒有人能想象到熒光屏會為人們敞開另一個空間的大門。人們發(fā)明了快速傳輸設備,可以僅用電子束就實現(xiàn)不同地點之間的迅速輸送。這種能力進一步推進了人與空間的關系的革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