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多數管理者不認為自己是被理論所驅動,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對理論的需求卻如饑似渴。每當他們制訂計劃或實施行動時,都會以頭腦中既有的思維模式為基礎,他們相信自己的行動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問題在于這些管理者很少意識到自己正在應用理論―并且由于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局限,他們經常使用錯誤的理論。正因為缺少嚴謹可靠的因果理論,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成功率才會這么低。
為了幫助高管們了解如何在各種管理書籍和文章(也包括本書)中選擇適合自己當前需要的作品,讓他們在這些理論的幫助下成功建立業(yè)務,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段落里舉例說明如何建立和應用正確的理論。我們還會反復回到案例中,證明錯誤的理論會扼殺企業(yè)創(chuàng)新,而健全的理論能搬走企業(yè)發(fā)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理論是如何建立的?
我們從幾個領域研究了如何建立堅實的理論基礎,學者們似乎都認為理論的建立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是描述我們想要了解的現象。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這個現象可能是高能粒子的動向。在建立新業(yè)務的過程中,令人感興趣的現象則是創(chuàng)新者為了獲得成功而做出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產生的結果。如果研究者缺乏耐心,僅僅看過一兩個成功案例,就斷定自己了解了一切,從而給出結論,那么錯誤理論就產生了。
在充分了解了這個現象的特征之后,研究者就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將現象進行分類。例如,在醫(yī)學上對糖尿病按照其特征不同,可以分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兩種類型都被認為是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綜合導致的。II型糖尿病已經確認和特殊基因的某種變化有關系。在企業(yè)多元化經營過程中,按照整合方式不同,也可以分為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分類工作就是為了在復雜的現象中找到重要的差別,并對其加以強調。
在第三個階段,研究者會研究出一個理論,并且說明該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為什么這個原因會產生這個結果。與此同時,根據分類標準和當時的情況,這個理論還必須說明同樣的機制是否能產生其他不同的結果,以及為什么能或為什么不能。理論建立的過程相當煩瑣,研究者和管理者必須一直在這三個步驟中循環(huán)往復,完善他們的預測能力,直到能夠預知在什么情況下采取什么樣的行為,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⑧
正確分類
三個階段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正確分類)是發(fā)展出實用理論的關鍵。為什么呢?假設你去看醫(yī)生,在你描述自己的癥狀之前,醫(yī)生就塞給你一張?zhí)幏?,告訴你:“這種藥,吃兩片,明天早上再打電話告訴我你的情況。”
“但是你怎么知道這藥對我有效?”你會問,“我還沒告訴你我的毛病出在哪兒呢?!?/p>
“怎么會沒效果?”醫(yī)師回答,“我最近的兩名病人都是靠這個藥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