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選擇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
5.執(zhí)行方案,檢驗其是否有效。
這幾步的首字母可以縮略成IDEAL(Bransford and Stein,1993):“I”確定問題“D”描述、說明問題“E”探索可能的方案“A”行動“L”回頭評價方案的成效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基本上總是重復地使用同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很可能有很多解決的策略。我們都知道怎么使用試誤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看到小孩在把不同的形狀放進不同的空格時,也用這種試誤的方法。首先,他會拿起一個圓圈,把它放進每一個圖案的空格里,直到找到正確的位置。接著以同樣的方法填補其他的空格。這個策略非常簡單,但是有時候它卻是我們解決問題時能想到的唯一的方法。在還沒有界定清楚問題是否存在或者已經(jīng)確定部分問題的時候,可以使用試誤的方法。以下是常用的幾個問題解決技巧:手段――目的分析:把問題分成更小的子問題,各個擊破,直到得出最后結果。逆向思考法:這種解決辦法就像把東西拆開再組裝起來,從而了解物體(問題)的構建過程。頭腦風暴法:盡可能想出多種解決方法,不用考慮他們的對錯。無論這些方法多么不合理,不實際,或者聽起來很傻,很可笑,都沒關系;只需把它們都擺在那兒,在你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之后再刪除它們。即使你想到讓超人吹出冷氣的辦法來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都可以算作一個方法。類比和比喻:使用類似物或者以前解決過的相似的問題來解決與以前的問題不相關的新問題。古巴導彈危機?就像一個測試膽小鬼的核動力游戲。誰最先畏縮、猶豫或者害怕,誰就輸了。我猜肯尼迪總統(tǒng)一定非常擅長這個游戲。
1962年10月發(fā)生的古巴導彈危機是冷戰(zhàn)時期美蘇兩國進行的第一次真正的、直接的核對抗??夏岬系膹娪矐B(tài)度唬住了前蘇聯(lián)人。赫魯曉夫最后宣布,從古巴撤走導彈,而美國人也作出了不再入侵古巴的承諾。一場戰(zhàn)爭危機過去了。――譯者注推理和邏輯推理和按照邏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兩個主要的能力。
人類迷惑的時候會思考,動物不能。我知道這個說法可能會引起異議,特別是大部分寵物主人認為他們的寶貝會通過叫聲告訴大家數(shù)學題的答案。但是,請相信我。還記得《星際旅行》中的史波克博士嗎?他總是那么有邏輯,寇克上尉也總是能利用他感性的、情緒化的方法成功地解決問題。邏輯和推理就談這么多。但是請記住,《星際旅行》只是一個電視節(jié)目,不是現(xiàn)實。推理是一個思維過程,它是依據(jù)在結論之前所做的前提假設推出結論的過程。前提是陳述事情的狀態(tài),比如“所有的消防車都是紅的?!绷硪粋€前提可能是“我爸爸上班時開著一輛消防車?!彼院侠淼慕Y論可能是,“我爸爸開著紅色的車去上班。”推理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我們的結論是否有效或者是否符合邏輯。當我們的觀點符合邏輯的時候,我們的推理就是一個好的推理。我爸爸工作時開著消防車這個陳述因為符合兩個前提所以符合邏輯。但是,如果我們這么說:所有的消防車都是紅色的。我爸爸的車也是紅色的。因此,我爸爸的車是一輛消防車。這就不合邏輯了!第一個前提并不能說明所有的車都是紅色的,只說了消防車是紅色的。所以,包括消防車在內(nèi)的其他卡車也可以是紅色的。我爸爸可能開著一輛紅色的豐田。這就是邏輯,它就像是一把校驗推理的尺子。
所有基本的推理都包括兩個成分:前提:關于事物或者事件的陳述。用來支持結論。
結論:從前提中推出的觀點。只有從前提中合理地推出的或者符合邏輯的結論才是有效結論。兩種基本的推理方式:歸納:在歸納推理中,為了收集事實來支持或者證實假設的結論與情況(結論),你開始做些觀察(前提)。比如:周一下雨了。周二下雨了。因此,我得出結論:周三也要下雨。這就是一個歸納推理的例子。利用兩項觀察或者兩個前提來預測第三個結論。我想我們本地的天氣預報員也使用歸納推理來預測天氣,而不是利用在電視中做廣告的昂貴的電腦技術來預測。演繹:演繹是使用前提來推出結論。這些前提能夠提供真實、確鑿的證據(jù)來證明結論。假設前提正確,那么符合演繹邏輯的結論也是正確的。演繹通常是從一般性的結論和個別原因開始推理。下面的例子就是演繹:所有的人都應該是自由的。我是人。因此,我應該是自由的。這個結論是順著前兩個前提的邏輯來的。它應該是在前提的基礎上得出的。下面是一個錯誤的結論:所有的雞都下蛋。我的鳥下了一個蛋。因此,我的鳥也是一只雞。為什么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因為第一個前提只是一個大種類即禽類的子集。第二個前提中的鳥屬于禽類這個大的種類,因此第一個前提的情況不適用于第二個前提。如果我們把兩個前提反過來,就能得出一個符合邏輯的、正確的三段論。所有的禽類都下蛋。我的雞也下蛋。因此,我的雞也屬于禽類。輸出到目前為止,思維過程是這樣的: 輸入→記憶→處理信息處理完信息以后呢?那就是思維過程的輸出了,也就是“行動”階段或者結果。如果我要用一些數(shù)字做減法題,我就要調(diào)動大腦中關于減法的記憶,在大腦里進行運算,然后大腦指揮我的手在紙上寫下答案。這個輸出的過程叫運動程序,因為它包括肌肉的運動(比如腦袋上的肌肉運動)。減法題的結果就是輸出。但是,它不是一個肌肉運動程序,而是一個“心理”輸出,然后可能會使用嘴部肌肉把結果表達出來,這時就變成了一個運動程序了。想象自己非常聰明很長時間以來,心理學家一直嘗試著解釋什么是智力。我們可以找到很多智力欠缺的例子。你只要看看那些傻瓜的家庭錄像就會知道。一位老兄在改電線之前忘了關掉電閘。一位女士想給一個北極熊喂食,結果自己差點成了北極熊的美味。我們也許覺得錄像中這些人的霉運很好笑,因為他們實在是太不聰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