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 蘇東坡
蘇東坡曾寫過一篇《留侯論》:“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矣。”
能容忍的人,把目標(biāo)放在未來,而不爭一時的得失。俗語說:忍為貴,和為高,怒氣未必沖九霄。事要三思多忍讓,柳暗花明路千條。
“忍辱”是良藥,但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兒,都是海闊天空;不能忍的人,去到哪兒,都是對立沖突,最后受傷的一定是自己。
韓信是漢初著名的軍事家,他出身貧苦,從小“其志與眾異”。只是由于“貧無行際,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商賈”,不得不“常從人寄食飲”,遭受人家的白眼。
當(dāng)時韓信所在的淮陰城里有一個殺豬宰羊的年輕人,經(jīng)常當(dāng)面恥笑他:“看你個子長得不小,又好帶著刀劍,其實內(nèi)心是很怯懦的!”
有一回,這個無賴竟當(dāng)著很多人的面侮辱韓信:“你要不怕死,就殺了我;怕死,就從我褲襠下鉆過去。”
韓信終于忍住怒火從褲襠下鉆過去。這個時候,整個城市的人都認(rèn)為韓信懦弱。
后來項梁援淮水反秦,“信杖劍從之”,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起初,他跟著項羽,不被重用。后亡楚歸漢,經(jīng)蕭何力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韓信任大將軍期間,定三秦,破魏、代,并以“背水為戰(zhàn)”大破趙軍,接著又下燕取齊,占據(jù)了黃河下游,被劉邦封為齊王。公元前202年,他率軍與劉邦會合,滅項羽于垓下。
西漢建立后,被封為楚王。劉邦曾經(jīng)很感慨地說:“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p>
從上面的故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忍耐心是一個人成就大事的根本。不能忍耐的人,會把精力花費在沒有必要的爭執(zhí)中,能忍耐的人一定是清醒而有遠(yuǎn)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