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身份特征維度管理的失敗者
卡莉?菲奧莉娜 (Carly Fiorina)、讓馬里耶?梅西爾、托馬斯?米德爾霍夫(Thomas Middelhoff)和菲利浦?帕塞爾(Philip Purcell)有什么共同點嗎?這四個人中,有兩個來自美國,兩個來自歐洲。他們作為商業(yè)領袖都有過杰出的成就,作為首席執(zhí)行官都備受矚目,并得到了廣泛的稱贊。他們所領導的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都遭遇了來自商業(yè)和技術環(huán)境的嚴峻挑戰(zhàn)。他們每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眼光和戰(zhàn)略措施最初都會得到人們的響應和支持,被認為是大膽而必需的。但是,這四個人最終卻很意外地丟掉了他們的工作。他們都沒能有效地將他們所承諾的改變進行到底。
除此以外,他們還有其他的共同點。他們都是身份特征維度的受害者,他們在對各自公司身份特征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上都出現(xiàn)了失誤。他們每一個人都深受身份特征問題的困擾,并因為沒有重視身份特征問題而遭遇了失敗。在公司內(nèi)外看來,他們的努力都對公司的靈魂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因而遭到了公開的抵抗。這四位高管最后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想法與公司以及公司里的其他人的想法不一致。在這四個案例中,當他們主動進行的變革措施停滯不前時,就引起了公眾對此的爭論。他們公司的業(yè)績也因此受到了影響,股票價值大幅縮水。盡管這四位領導者被董事會免職顯得過于倉促,但是他們的免職在公眾看來卻是合理的、期待已久的。他們的命運表明在重要投資者的眼里,當公司的核心身份特征受到威脅的時候,CEO僅僅依靠戰(zhàn)略眼光以及組織結構和體系的設定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這種情況下取得成功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其他一些意識和技能,即確認、理解并能管理公司身份特征的意識和技能。沒有這些,領導者將會成為身份特征維度的受害者。有了這些,他們就可以更好地避免菲奧莉娜所遭遇的不幸命運。
卡莉?菲奧莉娜
1999年7月20日,路易絲?卡霍(Louise Kehoe)在《金融時報》中寫到:“惠普已經(jīng)任命了美國頂級的商業(yè)女性,一個在高科技領域最具競爭力的人,做它的總裁?!保?]幾天之后,《商業(yè)周刊》這樣寫道[2]:卡莉?菲奧莉娜畢業(yè)于中世紀歷史和哲學專業(yè),她能在這個載入史冊的工程公司里取得成功嗎?惠普的招聘委員會成員說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領導人吉恩(Ginn)、漢可博恩(Hackborn)和現(xiàn)任CEO劉易斯?普拉特(Lewis E Platt)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列出了他們認為新CEO需要具備的、他們也很欣賞的20個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