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我再老些的老輩人中,尤其是經(jīng)歷過偽滿洲國的東北人,往往或多或少能說幾句日語,那是因為日本人曾經(jīng)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占領了大半個中國,在淪陷區(qū)實施奴化教育和文化侵略的結果。80后的年輕人也許會感到奇怪,我們這些六七十年代在紅旗下長大的一代人平時侃大山怎么也能迸出幾句日語?說起來,那是因為我們看過無數(shù)遍反映抗日戰(zhàn)爭的"軍事教學片" 《地道戰(zhàn)》。影片中由王孝忠扮演的日軍山田小隊長惟妙惟肖,再加上劉江扮演的偽軍司令湯丙會"高,實在是高"的精彩配戲,一時間"鬼子日語"在全國各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下自然也是滾瓜爛熟瑯瑯上口。
不過,那時候沒有學過日語,雖然鬼子日語聽得"耳熟",卻未必"能詳",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信不信由著各位,我學日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直想知道《地道戰(zhàn)》里的"鬼子日語"到底是真日語還是假日語,就好比"馬尾巴的功能"那樣,不搞清楚就會像系在心里的一個疙瘩,總是堵得慌?,F(xiàn)在好了,不但有了一點日語基礎,而且也搞到了《地道戰(zhàn)》的視頻,12個經(jīng)典鏡頭里山田小隊長的臺詞聽下來,總算是理出了一點頭緒。
仔細分析一下,《地道戰(zhàn)》里的"鬼子日語"有三種套路。第一種是使用純粹的漢語,只不過使用了日本人說話的節(jié)奏,可以稱為"鬼子腔";第二種是使用純粹的日語單詞或者短語,但是比較粗俗,從不用敬語體系(尊敬語、謙讓語、丁寧語),所以是貨真價實的"鬼子話";第三種是使用漢語詞組,但是按照日語語法習慣排序。
舉例來說,《地道戰(zhàn)》中山田小隊長第一次出鏡,偽軍司令湯丙會報告"高家莊、趙莊膽敢跟皇軍對抗,不當順民",因而建議"殺他個雞犬不留"。不料山田卻說:"不不不,統(tǒng)統(tǒng)地 回去睡覺!"這句"不不不,統(tǒng)統(tǒng)地回去睡覺!"基本上算是完整準確的漢語句子,只不過聽上去節(jié)奏上有點疙瘩,像是外國人說話,屬于前述第一種套路的"鬼子腔"。
第二種套路的"鬼子話"電影里也有不少,比如山田小隊長屁股上中了高傳寶一槍之后,惱羞成怒地大喊:"Shiageki(しゃげき射撃)!"就是一例。還有山田指揮日軍前進:"totsugeki(とつげき突撃), mae(前)!"和指揮日軍開炮:"kore(これ),Shiageki(しゃげき射撃)!"說的都是"鬼子語"。還有一個鏡頭,鬼子偷襲高家莊,群眾和民兵都藏入地道,偽軍跑來報告太君:"全村都搜遍了,一個人也沒有!"湯司令惡狠狠地說:"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摳出來"。這時只見山田小隊長把軍刀向地下一指,說了句:"啟開!"(音譯)我一直不大明白,這個粗俗的鬼子怎么會說這么一個文雅的漢字詞"啟開"?,F(xiàn)在學了一點日語,覺得山田其實說的不是"鬼子腔"的中國話,而是徹頭徹尾的"鬼子話":"chika(ちか地下)!"(還請懂日語的朋友指教是不是這樣。)
第三種套路,也是山田小隊長最擅長的,就是把漢字詞組套上日本語法。這樣的例子就太多了,比如山田訓斥湯司令時說:"你的,真正的軍人的不是,戰(zhàn)術不懂,嗯?"這里一上來先說"你的"就是日語習慣,說話之前先設定好場景,"你的"還是"我的",然后說賓語,最后才上動詞,即 "主 賓 謂"句型:"軍人的不是"、"戰(zhàn)術不懂",還有"嗯 你們,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高家莊 不消滅 我的 不收兵!"都是如此。此外,日語中有許多疊聲詞,比如說"ao-ao"(あおあお青々,碧綠的意思)、aka-aka(あかあか赤々,通紅的意思)、iro-iro(いろいろ色々,各種各樣的意思)、amoi-omoi(おもいおもい思い思い,各行其是的意思)、kasu-kasu(かすかす,好不容易的意思)等等。所以《地道戰(zhàn)》中山田小隊長說話也喜歡使用疊聲詞,只不過是把漢語詞重復了,比如說"八路的,狡猾狡猾地",以及其他抗日電影中常出現(xiàn)的"死啦死啦地"、"你地,良心大大地壞了"都是這樣的例子。
我們通過《地道戰(zhàn)》的經(jīng)典鏡頭把"鬼子日語"的幾個套路搞清楚了,但是60年代中國電影里"鬼子們"為什么會說這樣怪異的日語還需要進一步考證。近年來反映抗日戰(zhàn)爭的影視劇有日本演員參加演出,比如扮演"鬼子"的"專業(yè)戶"矢野浩二在劇中都是說一口地道日語,通過字幕或者翻譯官來讓觀眾明白,不再說"鬼子日語"。矢野浩二在鳳凰衛(wèi)視《魯豫有約》節(jié)目上談到"鬼子日語"的時候也證實:"鬼子日語"不是日語,日本人也沒有"死啦死啦地","良心大大地壞了"這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