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人為什么把美國稱為“米國”?(2)

國際公務員奇記 作者:翟華


耽幼侍其父,遠歷西洋,周知夷詭,謂:利瑪竇《萬國全圖》,中國為亞細亞洲,而西洋為歐羅巴洲;"歐羅巴"不知何解,以"太西"推之,亦必夸大之詞,若"亞"者,《爾雅 釋詁》云:"次也。"《說文解字》云:"丑也。"《增韻》云:"小也。"華語"次小次洲"也,其侮中國極矣!元昊改名"兀卒",華言"吾祖",歐陽文忠上 子為朝廷乃呼蕃賊為"我翁";而明人甘受利瑪竇之侮 ,無人悟其奸者!

文化小品部落格

哪里有糖,哪里就有螞蟻(Where there is sugar, there are bound to be ants)。

馬來西亞諺語

也許是"America"的翻譯也使用有貶義的"亞"字,平步青"文革"式的大批判只涉及了"歐羅巴"和"亞細亞",并沒有直接評論"亞墨利加"的翻譯。然而,我們卻注意到在清朝咸豐八年(1858年)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簽訂的《天津條約》并沒有使用"亞墨利加合眾國"國名,而是"大亞美理駕合眾國"。《天津條約》的序言中第一句就是:"茲中華大清國與大亞美理駕合眾國因欲固存堅久真誠友誼,明定公正確實規(guī)法,修訂友睦條約及太平和好貿易章程,以為兩國日后遵守成規(guī),為此美舉。"也就是說"亞墨利加"正式變成了"大亞美理駕",其中的"為此美舉"的"美"意,耐人尋味。四十多年以后,到了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的時候,"亞美理駕"的"亞"字在人間蒸發(fā),"大亞美理駕"悄然簡化為了"大美國",與"大清朝"工整對仗。此后,當"大清朝"壽終正寢之后,"大美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國",與"中國"相得益彰矣。就在1858年大清朝與"大亞美理駕合眾國"簽訂《天津條約》的前四年,也就是1854年(日本嘉永七年),日本也與"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簽訂了一個《神奈川條約》,條約中使用的正式國名為"亞墨利加合眾國",與明朝利瑪竇的正式翻譯文本無異,只是在"亞墨利加"后加了一個括號,用片假名注明了"アメリカ(America)"。顯然,在大清朝已經(jīng)改"亞墨利加"為"大亞美理駕"的時候,日本官方依然堅持使用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亞墨利加"。至此,中、日兩國對"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稱呼已經(jīng)開始分道揚鑣。

那么,"亞墨利加"又如何在日本成為了"米國"的呢?說來說去還是與中國人有關。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文人志士痛定思痛,認為中國人對世界的無知(ignorance)是失敗的重要原因。著名思想家魏源是林則徐的好友,曾先后任江蘇布政使和巡撫的幕僚,是個主戰(zhàn)派。魏源在《都中吟》這首詩寫道:

籌善后,籌善后,炮臺防江防???。造械造船造火攻,未敢議攻且議守。船炮何不師夷技,惟恐工費須倍蓰。江海何不嚴煙禁,惟恐禁煙激邊釁。為問海夷何自航?或云蔥嶺可通大西洋,或云括爾咯印度可窺烏斯藏;或云彌夷佛夷鄂夷輩,思效回紇之助唐;或云諸國狼狽叵測可不防,使我議款議戰(zhàn)議守無一臧。嗚呼!島夷通市二百載,茫茫昧昧竟安在。題本如山譯國書,何不別開海夷譯館籌邊謨。夷情夷技及夷圖,萬里指掌米沙如。知己知彼兵家策,何人職司典屬國。(《魏源集都中吟十三首》)

文化小品部落格

頭越大,疼起來就越要命(The bigger a man's head, the worse his headache)。

伊朗諺語

請注意這首詩中"彌夷佛夷鄂夷輩","佛夷"指"佛蘭西"(即法國)人,"鄂夷"指"鄂羅斯"(俄羅斯),而"彌夷"中的"彌"字則指"彌利堅",就是官方指為"大亞美理駕"的"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