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曹門短歌,建安風(fēng)骨(3)

魏晉風(fēng)骨化沉香 作者:上官紫微


然而歷史卻并不會因為這些悲苦的記憶而停下腳步,在它還沒有進(jìn)入到下一個軌道的時候,所有的混亂依然繼續(xù)。因為戰(zhàn)事不斷,古人想出來修長城這個主意。雖然長城可以抵擋得住一時的外敵入侵,但在修建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卻是一點也不比戰(zhàn)爭消耗的少。

同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便假托秦代修筑長城之事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從飲馬長城窟開始點題,醒目直接地進(jìn)入了主題。一個征夫無法忍受地對監(jiān)管修筑長城的官吏訴苦道:"我已經(jīng)到了服刑期滿的日子了,千萬不要延遲我的歸期。"全篇以對話的形式寫成,描寫出了繁重的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男兒寧當(dāng)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nèi)舍多寡婦。作書與內(nèi)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jié)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guān)。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的這一首詩歌,是通過描寫修筑長城所帶給人們苦難,來影射那個時代的哀風(fēng)悲鳴,故事在逐漸地延伸,讓人看到了不幸還在無止境地蔓延。

征夫提醒之后,官吏卻并不放行,只是打著官腔的說官府自有定奪,這讓歸期已到的征夫十分不滿,他認(rèn)為大丈夫如果要死,最好就戰(zhàn)死沙場,轟轟烈烈。好過在這里窩窩囊囊地做苦工。但他的怨言又有何用呢?戰(zhàn)事一日不停,長城就不能停止修建。

如果要怨,也只能怨這無休止的戰(zhàn)爭。長城綿延萬里,何時才能修筑完,可是生命有限,如果將全部的精力都耗費在修筑長城上面,那幾時才能為自己打算和考慮。不論征夫作何打算,他都無法違抗官府的命令。

陳琳在這首詩歌中,用征夫絕望的心情來意寓當(dāng)時的紛亂時代。與建安七子其他人相比,陳琳相對年長,所以,他對漢末魏初的那段動蕩不安的歲月有著切身刻骨的體會。

同王粲一樣,這個男人同樣因為心中堅挺的信念,在混沌之中,依然目清如許,他看得見硝煙散盡后的清平世界。所以,陳琳的為人,始終耿直不阿,因此周旋于官場糾葛中的他幾度險些遇害。

陳琳在追隨曹操之前,曾效力于袁紹,多次寫文章辱罵曹操,歷數(shù)他的罪行。后來陳琳被曹操俘虜,曹操惜才,便安撫陳琳,沒有將他斬殺,反而收為部下。

改旗易幟的滋味大概不是很好受,尤其像陳琳這樣氣節(jié)高尚的文人來說,心情更是難以平復(fù)。如果不是曹操真心待他,想必他也不會追隨曹操后半生,直到最后染病身亡。正如同他在詩歌中所講到的,丈夫與妻子之間惺惺相惜的感情,雖然有著許多的阻隔,但卻是不能被改變的。正是因為曹操和陳琳同樣有著拯救這個時代的信念,陳琳才能最后安心輔佐曹氏,這其間的關(guān)系,便如同魚和水的關(guān)系,只有惺惺相惜,才能做到目標(biāo)一致。

誠如詩中所講,雖然明知道丈夫生死難料,但妻子甘愿以自己的一生作為賭注,等待丈夫最終的歸來。征夫與妻子之間的這份情感在那個紛亂的時局中尤為可貴。正因為知道艱難,所以才越加珍惜。

陳琳的這一首詩歌,給那個黑暗的年代增添了少許的光亮??梢哉f,這是陳琳飽覽民間疾苦,然后與自身所受之苦相融合,迸發(fā)出的情感匯總。

高會時不娛,覊客難為心。殷懷從中發(fā),悲感激清音。投觴罷歡坐,逍遙步長林。蕭蕭山谷風(fēng),黯黯天路陰。惆悵忘旋反,歔欷涕沾襟。

陳琳《無題》

這位才子在歷經(jīng)世事苦難的同時,不忘記將戰(zhàn)爭所帶來的硝煙和征伐所引起的離別留在文字中。他和王粲之所以可以成為戰(zhàn)友,也便是他們心中共同堅守著一個對未來和平的憧憬。

他們行走于荒蕪的田埂之上,筆端寫下那些目觸所及的悲哀?;蛟S他們那個時候就知道,有朝一日,人們會從他們的文字中,再次復(fù)原千年前的那些場景,為之嘆息,為之哀傷。又從他們的文字中,看到不屈的背影,迎風(fēng)而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