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jié) 關于國務院務虛會這個議題(3)

大轉折 作者:于光遠


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參加過這個務虛會的各部門負責人,也沒有就改革開放發(fā)什么言,雖然認為國務院務虛會很重要。我也沒有利用討論這個議題的機會,介紹那次務虛會的成果,加深對于改革開放的認識。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這次會議的重點還是在政治路線、思想路線上面。這個會議在取得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上的突破后形成的局面,使得改革開放在會后很快取得了進展。不過今天回過頭來看,我認為還是應該很好地討論國務院務虛會這個議題的,應該多講一些改革的問題。我在中央工作會議做了這么多次發(fā)言,都沒有專門講一大篇改革,這不能不是我工作中的缺點。

現(xiàn)在大家都說我國的改革開放是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這個說法是完全正確的,但是不要以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加上三中全會前那個中央工作會議,對改革開放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討論,更不能說這兩個會議對改革開放的問題解決得很透徹了。從這一節(jié)和上一節(jié)我所講的事實中,可以看出情況并不是那樣的,尤其關于農村改革,會議通過的文件還特別做出“不許包產(chǎn)到戶”的規(guī)定,而實行包產(chǎn)到戶是農村改革的第一步。

三中全會后,按照公報上那些要求所進行的企業(yè)方面的改革進行得比較早,但是沒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農村改革在萬里等同志的努力下,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那就是實行了“包產(chǎn)到戶”或進一步實行了大包干。

在這里,我們指出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在改革開放方面的不足,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在紀念三中全會時充分評價三中全會對我國改革開放的意義,不妨礙我們說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會議和三中全會是一個偉大的轉折。這兩個會議的偉大意義就在“轉折”這兩個字上面。

三中全會把我國建國以來的歷史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從建國的1949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1978年的整整3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曲折前進最后覺悟到必須改革的30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就開始實行改革。在前30年中,從1949年到1952年是國民經(jīng)濟恢復時期;從1953年到1956年用4年的時間進行了一個匆匆忙忙的不像樣子的社會主義改造,在1956年宣布進入社會主義;從1957年到1978年這21年中國的社會主義是一個早產(chǎn)兒,也是個畸形兒。如果說這時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么這20年就是一個起始階段,是經(jīng)濟停滯、政治動亂、文化凋敝、生活窮困的特殊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起始階段。到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改革階段。在三中全會后改革的政策措施一個一個地出臺,改革一層一層地深入。改革取得成效,推動了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這個階段的起點在哪里 就在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那時對改革開放的意義、范圍、深入的程度認識不足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前進。即便前進中有某種猶豫和曲折,能夠克服這種猶豫和曲折,最后還是能夠前進,也是好的。這一改革事業(yè)的勝利起點,便是20多年前的中央工作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口號,會議確定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經(jīng)過會議建立起來的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保證了改革開放事業(yè)的前進。這一點是最為重要的,是值得我們長遠紀念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