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憲實:唐太宗 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7)

漢唐精神 作者:錢文忠


王府的大人物沒有聽懂。我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個環(huán)節(jié),這涉及到貞觀之治的作用問題。如果你是單位的領導或主管一方勢力,就會知道如果想做一項事業(yè),事業(yè)越大越缺乏人才,人才永遠是缺乏的,治理國家更是這樣,永遠缺乏人才。人才從哪里來呢?秦王府的人基本都是從敵人陣營里來的,在發(fā)展壯大過程中是這樣。在治理國家時,爭取太子黨和齊王府的人不僅是穩(wěn)定大局的需要,也是未來治理天下的需要。在吸納這些人才的時候,李世民做得特別到位,給人才以特別的尊重,不是非要對他三拜九叩徹底表達服從之心。魏徵投奔李世民,在對話中一點也不失尊嚴,沒有像馮力一樣跪在地下表示認錯,其實魏徵也認錯了,對太子的不滿、對李世民的臣服,都表達出來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李世民沒有非要他表示忠心,心意到了就會領悟。中國人太好面子,這要從正面理解,人都是有尊嚴的,你對他尊嚴的保護、給他的尊嚴,其實是對自己有利的,尊重者就會獲得尊重。我們經(jīng)常見到公司里、單位里搞 一朝天子一朝臣 ,永遠是 樹倒猢猻散 。新上來的人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個局面,會把很好的人推走的。一定要臣服的人當面表示,讓他沒有尊嚴,他背叛你是很容易的。你尊重他,他當然會全力以赴。魏徵就是這樣,貞觀之治的完成和李世民的心胸開闊有一定關系,后來魏徵果然不辜負唐太宗對他的信任,他的建議、意見給國家節(jié)約了多少、掙了多少,根本計算不過來。

貞觀元年,很多人報告馮王有謀求地方獨立的意思。周邊的邊將喜歡打仗,當兵的、軍官非常喜歡打仗,戰(zhàn)爭時可以獲得獎賞,可以獲得戰(zhàn)利品,可以迅速升級。但不能打敗仗,所以盡希望打那些弱小的。當很多軍官匯報馮王要謀反,李世民調兵遣將準備發(fā)動戰(zhàn)爭的時候,魏徵說: 證據(jù)不足,這個仗不能打也不該打。 李世民說都報告好幾年了,魏徵說如果馮王謀反,一定會攻打周圍的郡縣,但都沒有報告。唐太宗說那么馮王為何不派使者來向皇帝匯報?魏徵說那么多人說馮王要謀反,馮王怕如果派使者會被扣住。唐太宗問應當怎么辦,魏徵說唐太宗應當派使者到嶺南了解一下情況。結果唐太宗派使者去了以后,馮王立刻派兒子送使者回來了。唐太宗說: 魏徵一句話,省了我十萬兵。 這是實際上可以看得見摸得到的,還有很多是無形的。貞觀時大家討論如何治理天下,有人說百姓人心日益敗壞,應當嚴刑峻法,滿朝文武官員都是這種觀點,只有魏徵一個人建議走法律路線。魏徵說從堯舜禹時算起人心日益變壞,那么應當沒有人了,老百姓始終就是老百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不在于百姓而在于統(tǒng)治者,責任在統(tǒng)治者不在百姓,只要政策對,百姓就會歡迎。魏徵一個人持這種觀點,后來唐太宗支持了這種觀點,即 以人為本 、走王道路線、從自身做起去改正不利政策。貞觀時期天下大治,唐太宗感嘆只有魏徵一個人堅持王道,現(xiàn)在果然天下大治,應當感謝魏徵,覺得魏徵是自己的老師。魏徵后來犯眼疾,不能擔任職務,要辭職。皇帝說離不開他,唐太宗說: 我們兩個人的關系相當于我是璞玉,經(jīng)過魏徵的加工變成玉器,我是被加工者,你不能離開。如果工作負擔太重,可以減輕。 后來唐太宗還對魏徵說過: 我就是礦石,你就是礦工,把我從深山里開采出來。 他承認自己就是魏徵的學生。所有皇帝都喜歡當老師,像唐太宗這樣承認魏徵是他的老師的太少了。朝廷派大使到各地方,宰相李靖說京畿地區(qū)派使者太難,官銜太低壓不住,沒有正氣的又做不了事,非魏徵不可。于是向皇帝建議把魏徵派到京畿地區(qū),但皇帝勃然大怒,說: 派大使是大事,但我要上山避暑,也離不開魏徵,魏徵能做的事你們誰都做不到,魏徵能避免我犯很多大錯,魏徵不能派出去做大使,他要和我上山,你這個宰相親自去做大使。 皇帝一刻都離不開魏徵,魏徵總能把意見提得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