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孩子好動,老人好靜,怎么辦?——祖孫兩代樂融融
孩子天性好動,喜歡玩,經(jīng)常滿屋子跑來跑去,一會兒逗逗爺爺,一會兒跑到奶奶那兒撒嬌,一會兒和小狗賽跑……總之就沒有個消停的時候。老人呢,恰恰相反,都比較好靜:小聲地看看電視,安靜地看看報紙,到環(huán)境清幽的地方散散步……一個好動,生活節(jié)奏很快;另一個好靜,生活節(jié)奏緩慢,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生活節(jié)奏對隔代教育有什么影響呢?
祖孫兩代只有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才能發(fā)揮隔代教育的優(yōu)勢。孩子假如不能從老人那里得到快樂,就不會喜歡老人,也就不聽從老人的安排和教導(dǎo)了。老人假如覺得孩子經(jīng)常打擾自己的生活,心煩意亂而不愿理睬孩子,也就沒有心思好好照顧孩子,更別說好好教育孩子了。因此,讓祖孫兩代其樂融融,是隔代教育家庭存在的一大困難。那么,父母怎么才能讓祖孫兩代和諧相處呢?
首先,父母要讓老人認(rèn)識到孩子為什么好動。
專家認(rèn)為,孩子好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好奇心。孩子天生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們樂于探索未知世界。但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導(dǎo),孩子僅僅用稚嫩的雙手去摸索,結(jié)果經(jīng)常搞得一團(tuán)糟,要老人來幫忙,以致招來一些老人的不滿,認(rèn)為孩子太淘氣。
二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受到父母和老人的百般疼愛。在成長過程中,這種疼愛會因為孩子漸漸懂事、父母工作繁忙、老人忙于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有所減淡。在家里時,大人會因為招呼客人、做晚飯、打掃房間等事務(wù)而無暇和孩子交流。孩子受到冷落后,心里會非常難過。為了引起大人的關(guān)心,他們通常會做出一些夸張的舉動。假如一次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他們會頻繁做各種動作,打擾大人。
三是喜歡惡作劇。孩子不懂得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對的,因而以整人為樂。加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心理,惡作劇往往很過火。比如把死蟑螂藏在媽媽的碗里,等媽媽看見蟑螂而大驚失色時,在旁邊哈哈大笑。又比如在家里牽一根很細(xì)的線,絆倒小貓小狗等。這些事情都會讓大人覺得孩子不懂事。
四是精力過剩。孩子的世界比較狹窄,無須面對柴米油鹽等瑣碎的事情,玩耍就是他們的生活。玩耍所帶來的快樂讓他們流連忘返,很多時候就會玩得忘乎所以,飯也不吃了,水也不喝了,覺也不睡了,一天到晚都在玩。大人精力有限,而且要應(yīng)付繁雜的事務(wù),因此不認(rèn)同孩子好動的天性。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父母和老人都會因為孩子好動、貪玩而花掉一些時間和精力,因此,父母讓老人認(rèn)可孩子好動的天性是不難的,畢竟兩代人都深有同感。
同同是一個非常喜歡玩的孩子,一個人的時候,他可以自得其樂。爺爺奶奶在的時候,他經(jīng)常要求爺爺奶奶陪他玩。爺爺奶奶年紀(jì)大了,腰酸腿疼、跑不快、反應(yīng)慢、看不清,所以玩不過來,也不喜歡玩。同同只好自己玩,或者找小伙伴玩。他最愛玩的是捏泥巴,無論是膠泥還是黃泥,他都能在短時間內(nèi)捏成形。小伙伴對他的特長羨慕不已,經(jīng)常找同同,要他捏出各種各樣的東西送給他們。同同一概答應(yīng),每個小伙伴都滿意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