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長拉住了劉秀金,“還是你說兩句吧,我不會講官話?!?/p>
“好吧,”劉秀金站了起來,他今天穿了嶄新的長袍,其實他也不會官話,不過他昔日雇了許多蘇北來的佃農(nóng),又常到瓦屋山一帶走親戚,和那一帶蘇北移民及河南移民特熟,學(xué)了半生不熟的蘇北話、河南話,在與外地人交流時,大抵還能湊合。
“鄉(xiāng)親們!”他高聲地叫道,朝四周揮揮手,“今天我們塘馬村民和其他村的代表一道邀請羅、廖司令和其他新四軍代表共進午餐,表達我們對他們抗敵報國的感激之情,薄酒一杯,只能表達我們的微薄之情,千言萬語無法講述軍民魚水情深……下面請羅司令為我們講話!”
一片掌聲,在祠堂里回旋。
“鄉(xiāng)親們,戰(zhàn)友們,今天是我們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節(jié),”他試著用半生不熟的吳語講了一句“也就是八月半”,接著他用高亢的聲音說道,“我們歡聚一堂,共慶佳節(jié),感謝父老鄉(xiāng)親對我們的深情厚誼,我們將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領(lǐng)導(dǎo)下奮勇殺敵,以報答鄉(xiāng)親們的厚愛。”羅聲音洪亮堅定,在人們耳際回旋繚繞。
“大家舉起酒盅,為羅、廖司令,為新四軍眾將士干杯。”劉秀金環(huán)視四周,端起了酒盅。
“謝謝大家,”羅、廖也舉起了酒盅,大家都舉起了酒盅,只聽得一陣“乒乒乓乓”碰杯聲、“請請請”的吳語聲……軍民歡聲笑語,共敘魚水之情。
塘馬的村民們以及鄰近的新店、邵笪、下木橋的村民代表都用半生不熟的江北話和戰(zhàn)士們交流,在似懂非懂的語言中,夾著扎肝、肉圓、蒸蛋、魚塊等富有地方風(fēng)味的菜肴,熱情地往戰(zhàn)士們碗里送,用自己釀制的糯米酒、白酒往戰(zhàn)士們的酒盅里倒。尤其是那些婦女們,昔日從不允許隨便踏進祠堂,公堂酒更不用說了。新四軍來了,破了這個慣例,如今喜氣洋洋地和李堅真及服務(wù)團的女戰(zhàn)士們,一起品嘗著菱、藕、芋頭等地方特產(chǎn)……
戴著軍帽、穿著制服、束著寬皮帶、打著綁腿、臂章高懸的戰(zhàn)士們在濃濃的情意中,在溫馨的香氣、喧鬧的人聲中,在粉墻黛瓦、樹影婆娑、石板可鑒、樹木參天的劉氏宗祠中,迎受著比每年供奉祖宗還要真摯的情意,這情意如細流一點點一滴滴慢慢滲透到他們的心田中。
羅、廖的杯中不斷地被倒入白白的酒液,羅、廖的碗中不時被青青的竹筷所夾帶的肉魚填滿,那些安置在盆中、碗中、碟中、罐中的韭菜、黃瓜、藕片、菱肉、魚、肉、慢慢地移入戰(zhàn)士們的碗中,在無法形容的笑容中、在混雜不清的話語中,杯碰杯、碗碰碗。
羅、廖向族長、向劉秀金、劉正興、劉正法及青抗團敬酒了,那“謝謝鄉(xiāng)親們,多打鬼子”的口號聲,在劉氏宗祠的明堂里、大廳里,半面圍廊里,盤旋盤旋,升騰升騰。
晚上,文藝演出。
村民們在中午聚餐后,沒有休息便忙碌起來。呂小妹,崔玉英,袁秀英等人把軍鞋、棉衣集中起來,送給了供給部,張其昌部長代表旅部表示感謝,收好后存在劉秀金的后排樓房中,她們又去祠堂里和戰(zhàn)士們把明堂打掃干凈。蔣氏、楊氏則把收集來的葵花子、南瓜子放在木箱中,菱子放在竹籃里,一起搬入祠堂。劉良超,劉志遠,劉洪生等捧來幾十個西瓜放在東側(cè)半面廊下,又在廊柱上掛好馬燈。劉秀金與族長則拿來幾大包茶葉放在祠堂東側(cè)的小房里,楊氏早把老虎灶打開,熱騰騰的水汽在屋里四處漫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