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庭事務成為小主人(1)

培養(yǎng)女兒上北大:一個普通家庭的教子經驗 作者:史生榮


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父母常和孩子說說家里的事,有事和孩子商量一下,甚至家里的東西放在哪里,也要告訴孩子一聲,這樣做,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的主人翁精神,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意識,也是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觀念。這些意識和觀念,對孩子來說也十分重要,如果孩子沒有這些意識,就沒有家庭觀念,就沒有責任意識。沒有責任意識,孩子就會對家里的一切漠不關心,進而會對父母的事也不聞不問,進而會對親人對社會也漠不關心。對什么都漠不關心的孩子,就是沒責任心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教育起來就很麻煩,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

從小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主人翁意識,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孩子的家庭觀念和主人翁意識不是一時一事能夠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比如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分清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然后讓孩子進一步知道家里柴米油鹽的來龍去脈,知道過日子的基本東西,比如發(fā)了工資,要告訴孩子這個月發(fā)了多少錢,和孩子一起算算怎么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參與意識,也讓孩子知道家里的一些基本情況。孩子再大一點,就要讓孩子直接參與家庭事務,而且一些事情要真的和孩子商量,商量的目的當然不是要孩子拿主意,而是要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員,家庭的一切都和他息息相關,有了這些觀念,慢慢孩子就會主動參與。孩子主動參與了,家里的一切事務也就自然而然地變成了他自己的事務,孩子自覺不自覺地就會成為小主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孩子當了家,當然就知道了柴米油鹽,孩子就會珍惜家里的一切,也不會亂花錢,也會早早長大,早早成熟,早早自己把自己當成大人,自己擔當起自己的學習任務。

比如那年我們分到了房子去買沙發(fā),到了賣家具的商城,里面各種各樣的沙發(fā)讓人一時挑花了眼,但不管看哪種沙發(fā),我們都要問一問女兒的意見。那時我的女兒大概八九歲,一個賣沙發(fā)的見我們征求小孩子的意見,不解地問我們小孩子是什么人,她懂什么。我告訴她我們是一家三口人,女兒喜歡在沙發(fā)上玩,沙發(fā)對她很重要,她喜歡不喜歡也很重要。女兒受此鼓勵,更覺得自己理所當然地要參與,于是不但更主動地參與對沙發(fā)的評價,而且還跑來跑去,尋找喜歡的沙發(fā)。后來孩子看中了一組沙發(fā),我們覺得也可以,于是我們便鼓勵說女兒的眼力不錯,這組沙發(fā)就很好,于是便買了下來。

培養(yǎng)孩子參加家庭事務,把孩子當成小主人,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自己的事情會自己做,而且家里的事情,也會積極參與,而且也會自覺地認為家里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自己也要為家里的事操心,如果形成習慣,家長也就不用為孩子的學習費心了。

前面說過,我們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的家庭觀念,女兒會聽話時,我們就給她講解什么是家庭,什么東西是家里的,什么東西是人家的,家里的東西要怎么對待,人家的東西要怎么對待。這樣的教育,當然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印記。記得有一次晚上抱女兒去校醫(yī)務室打針,當時孩子大概八九個月,當時女兒只能說一個單字。打針時孩子哭了,但打完針要走時,女兒突然指著桌子說電,順著女兒手指的方向看,才發(fā)現(xiàn)來時拿的手電忘了拿了。類似的還有一次。那年春節(jié)我們回我父母那里過年,半夜下火車時,妻子忘了穿大衣就下了車,當時已經下車走了一段路,女兒卻突然想起她媽把大衣忘在了火車上。當時女兒只喊了一聲媽媽你的大衣,然后便反身拼命往火車上跑。當時我半天才反應過來意識到有危險,如果火車開動了怎么辦,于是我也扔下東西追了過去,當我跑到車門前時,女兒已經拿著她媽的大衣擠了下來。那一年我的女兒才八歲。這就說明在那時,什么事我的女兒都在操心,不僅操心自己的事,也操心父母的事家里的事,下車后,我們大人反而在想別的,我的女兒卻在想東西拿全了沒有,有沒有丟掉東西,正因為這樣,女兒才發(fā)現(xiàn)她媽沒穿大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