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班干部,孩子就知道自己的身上有了一種責任,孩子有了責任心,才會積極努力去做事,才能用心把事情做好。
我的女兒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班干部,所以在她的心里,就一直有一種責任感,也有一種使命感。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讓她不僅養(yǎng)成了什么事都自己操心,而且還養(yǎng)成了為班集體為同學操心的習慣。正是有了這些責任心,她就不僅把好好學習當成了應該做的事情,也把起帶頭作用當成了一種責任。這就和不少的孩子形成了反差,因為有不少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操心,上學出門時,不是忘帶這個就是忘帶那個;晚上做作業(yè)時,不督促不陪著就做不完作業(yè)。其實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關鍵的問題是孩子沒有責任心,甚至覺得學習是給父母老師學習,因此在學習上有時會和父母討價還價。如果孩子有一種責任心,孩子就會自己想法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至關重要。孩子責任心的培養(yǎng),除了讓孩子當班干部外,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主人翁意識。前面說過,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把女兒當做小主人,時間久了,女兒在家里自然而然也就把自己當成了主人。再加上女兒一直當班干部,這樣在學校,女兒也有很強的主人翁意識,因此,我的女兒就有了一個好習慣,不僅自己的事情喜歡自己安排,而且從來都顯得特別有主意,有時我們和她商量事情,她總是先說自己的主意,如果她的意見可行,我們總是尊重她的意見;如果她的意見有不妥,我們也總是和她商量,指出不妥之處,然后一起商量辦法。如果能堅持這樣長期的培養(yǎng),孩子自然就會有主人翁意識,自然就會有責任心。孩子有了責任心,許多事情就再不用我們父母操心。長期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也就不再什么事都依賴父母。許多父母陪孩子學習,其實這是在消磨孩子的責任心,也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依賴心。
當然并不是當了班干部孩子就能進步,這里還有個家長正確引導的問題。我們有個親戚的孩子,小學四年級時當上了班長,但他一下有點自高自大,他不是把班長看成是一種榮譽和鼓勵,不懂得更加努力和約束自己,而是有意無意把自己當成了老大或者感覺自己有了權力。于是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管學生整治學生上,哪個學生不遵守紀律他就管教哪個學生,如果人家不服氣他就和人家爭吵甚至打架,于是今天和這個爭吵,明天又打了那個,不但麻煩事不斷,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很快就被免去了班長職務。說起這件事,親戚便說當班干部不好,當班干部浪費學習時間,也整天和同學生氣鬧矛盾。那天我告訴她,不是班長這個職務本身有問題,問題出在孩子沒正確認識這個職務,父母也沒及時給孩子講清這個職務的內(nèi)涵。正確的做法是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這個職務是干什么的,要怎么干,而且明確告訴孩子,這個職務不是讓你去教育別人,也不是讓你去管束別人,而是讓你去起帶頭作用,讓你帶頭好好學習,帶頭給同學們辦一些事情。同時你更要一再叮嚀孩子,班干部不是權力,更不能耍威風,也沒有任何特權,更不能帶頭破壞紀律和同學吵架打架,如果同學不聽話,可以向老師反映情況。也就是說,只有引導正確了,只有孩子認識正確了,班干部這個職務才對孩子有正面意義,認識不正確,就會產(chǎn)生負面意義。
有位朋友說我的女兒聽話,學習成績也好,他的孩子學習成績不行不說,還不聽話,整天就知道玩,什么事都不想,然后問我是怎么教育女兒的。那天我給他講了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鼓勵孩子當班干部,讓孩子通過當班干部培養(yǎng)榮譽感和責任感。后來他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師商量,讓孩子當了小組長。有天朋友高興地對我說,你這一招還真管用,孩子當了小組長后,輪到他們那一組值日那天,孩子說要早點到校,結果孩子半夜就醒來了,然后問幾點了。讓他放心睡,到時我們叫他,可孩子還是天不亮又醒了,折騰了幾回。朋友還告訴我,自從孩子當了小組長,還真的有了一點責任心,再不用催孩子時間到了快去上學,也不用再讓家長操心書本帶了沒有,孩子還自己提出要制訂一個學習計劃。我告訴他這就是好苗頭,要多鼓勵,多指導,要讓孩子保持住這個勁頭,學習成績?nèi)绻偕先?,孩子的信心就更足了,如果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事情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