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新聞上天天在講對鋼材的需求量、對水泥的需求量、對森林的砍伐、對食品的供應保障、對石油的需求,數(shù)量驚人。包括人們現(xiàn)在這種沒白沒黑的工作狀態(tài),這所有的一切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中國人失去了過去的傳統(tǒng)價值觀,所有人都被欲望吞噬,像一個沒有節(jié)制的機器,不知道哪里是終點。這種現(xiàn)實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恰好是對立的。讓人感到滑稽的是,恰恰是這種西方文明啟動的發(fā)展方式,在當代的中國得到發(fā)揚光大。這股強勁的欲望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地球的破壞,反倒強過了西方,讓西方感覺到害怕。
現(xiàn)在西方人用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攻擊中國人,他們說你們現(xiàn)在都瘋了,你們現(xiàn)在沒有節(jié)制了。這個時候中國文化消極的部分反倒變成一個積極的因素。消解資本主義的東西實際上是東方傳統(tǒng)的人生觀,如果現(xiàn)在站在東方的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討論,回到道、儒、釋的一些思想精華中去,可能是更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在歷史上倒退,這樣掛鉤不過是多一層保護。對于個人或者社會、民族來說,就不至于更多地受到傷害。我經(jīng)常講,作為中國人來說,有一個比較好的文化傳承是一種福氣,這種福氣是別的民族、別的文化所沒有的,作為中國人必須感到驕傲,同時這也是一種責任。我們要把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盡可能地多吸收,根據(jù)東方的傳統(tǒng),結合現(xiàn)代的理念,你的作品,還有你傳達的媒介,這些相關的連接就立體了。
我希望自己往東方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和文化角度靠得更近些。在整個文化體系里面,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是必不可少的,它的這種信息太多,對人類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補充。只有在現(xiàn)實中,你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積極因素。
內(nèi)涵如何轉換為形式
在不同的時間段里有不同的形象選擇
繪畫是以一種笨拙的方法去捕捉生活中最微妙的變化,它很慢,但它的短處也恰恰是長處。如果一定要以語言來談論它,它是介于真實的電閃雷鳴和電閃雷鳴這四個字之間的語言狀態(tài)。在沒有文字之前,閃電打雷可以讓人心里馬上透亮,后來才苦思冥想出這幾個字來描述給別人,我們使用得太多,被這幾個字奴得時間太長,以至于忘了本意,只追求一種文字上的游戲,其實到了文字階段,繪畫已經(jīng)是過去時,但它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正因為如此,繪畫可以把其他藝術門類中容易忽視的問題永久地固定下來,它永遠處于明白了雷鳴電閃之后再尋求表達的中間狀態(tài)。
形象的選擇,應該是在不同的時間段里有不同的表現(xiàn),自然而然地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創(chuàng)作者與搞理論批評的人的思考角度不一樣,他更多關注個人心理上的東西,找一些形象,慢慢地篩選,運氣好的很快就做出來了,運氣不好的弄一輩子都在外面,直到自己都麻木了,忘記了原本想做什么。我學習藝術那么長時間,等到了1989年的時候,隱隱約約覺得這個世界好像大得沒邊了。可是再大的世界,總得有個地兒是你待的地方吧。怎么辦呢?沒有依據(jù)告訴你靠什么來選擇??赡苁潜灸埽氐阶钤?。那時準備6B到6H的鉛筆一大把,全部削尖了,削得特別尖,磨得特別光,用6B的鉛筆開始起稿,然后慢慢地到5B、4B……一直到6H……在上到另外一個臺階前,起點還是回到了最原始的狀態(tài)。從最原始的狀態(tài)再往前進行。進入20世紀90年代,突然有一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心里閉塞的東西被沖開了。我希望直撲我的主題,所以畫面的背景是開放的。而一旦自己選定了使用某種形象或某種符號,必須給自己找到足夠的人文理由,至少要說服自己,然后才能夠繼續(xù)使用和在上面發(fā)展。當時我有很多關于空間的考慮,這些考慮既有視覺意義上的,也有語言層面上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畫畫就像蓋房子,做作品最重要的也是圍出一片空間來。我通常是從視覺空間展開,然后把人引到一個新的意義空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