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商業(yè)領域的例子,我們認為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私人生活。我們從事多年的一項關于親密關系的研究表明,私人關系與所有機構間的關系存在一些相似之處:那就是當他們之間的關系處于沉滯狀態(tài)時,說明他們的關系快要到達終點了。每天重復同樣的事情,遵循同樣的思維方式,為同樣的理由打架爭吵,不少夫婦就是這樣處理他們之間的關系的,其結果要么是分道揚鑣,要么是相互抱怨,幸福感下降。也不是說這樣的夫妻就一定是 缺乏創(chuàng)新性 的人。他們中總有一個或者雙方都在工作中是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看上去他們似乎認為業(yè)務需要擴展與變化,而關系則不需要。于是,他們想知道,為什么他們兩個慢慢地從親密走向隔閡,走向不滿。要讓夫妻關系永遠和諧就需要時刻創(chuàng)新,就像其他事物需要創(chuàng)新一樣,最成功的夫妻關系模式就是兩人一直能夠分享新的經歷和新的想法,這樣講的意思不是說每時每刻都要有變化。重點不在于變化的頻率而在于使夫妻關系始終充滿活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夫婦比那些認為只需要維持好夫妻關系的夫婦可能要更幸福。你必須時刻維護你的關系,就像一棵樹在成長,一個小孩在長大那樣,這才是我們要吸取的教訓和經驗。
高低 的時空變化是怎樣的
如果你已經30歲,可能經常會聽到別人這樣說: 要是某個時候我買了施樂復印機的股票就好了 有很多諺語描繪的就是這種事后諸葛亮的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都是不同凡響,而非跟在別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趨。
我們還可能補充說: 只要超前那么一點點 。生命中最悲哀的事情莫過于太超前,以致看不到別人是如何欣賞自己的創(chuàng)新性貢獻的(更糟糕的是,看到其他人后來提出了與自己類似的想法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實上,在蘋果的麥金托什機出現之前,施樂的星星系統(tǒng)就能提供很好的繪圖功能了。這起爭端還被訴諸法庭,結果是施樂輸掉了官司,就是因為施樂太超前了。施樂還犯了一些錯誤:它沒有很好的推銷其產品,定價也太高,很少有人買得起它的產品。再舉一個另外的例子,我們知道凡高的畫在拍賣會上創(chuàng)下了最高紀錄,可是他卻在窮苦潦倒中死去,遭遇類似命運的遠不止他一人。
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那樣,認為什么東西是創(chuàng)新的,不僅因時而異,而且因地而異。舉例來說,1982年早期,奧特朋(John James Audubon)初次在費城展出其作品時就遭遇失敗。他描繪的野生動植物不僅采用了傳統(tǒng)試驗水彩法,同時還擁有更加自然的姿態(tài)和背景。傳統(tǒng)繪畫中的動物總是固定的姿勢,肚子被填得滿滿的。因為奧特朋的繪畫技巧與傳統(tǒng)畫法完全不同,他沒能申請到經費資助。此外,由于他長期在野外寫生,回歸鄉(xiāng)野的行為方式也備受鄙視。費城失敗后不久,奧特朋乘船來到英國推銷他的作品,結果大受歡迎,英國人還十分欣賞他的林中居民風格。
此外,正是因為地區(qū)差異,像我們一樣以舉辦講座為賺錢方式的人都知道,你給不同的聽眾講授同樣的內容,效果可能大相徑庭,一些聽眾評價很高而另一些可能覺得糟糕透頂。同樣,如果一個人給兩個班的學生講述同一門課程,一個班的學生接收得很快,而另一個班的學生可能完全無法理解。
同樣的規(guī)則通行于任何人,我們在挑選工作時,考慮的因素不僅包括薪酬以及職業(yè)地位,還會考慮這一單位能否讓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自由施展。如果不能展現創(chuàng)造力才華,我們在這個單位可能不會受到重視,可能也不會在這里呆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