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寶島眷村》:眷村是我的“娘胎”(3)

寶島眷村 作者:張嬙


眷村媽媽會做各種食品,饅頭面條、臘肉香腸、各省醬菜,全都自家廚房生產(chǎn)。每逢過年,家家戶戶的曬衣竹竿上曬的都不是衣服,改曬臘肉、香腸,一聞到那味兒,就知道該過年了!有朋友說怕那股香腸、火腿味兒,此人肯定沒聞過咸魚味。只有“咸魚臭”,才是令人終身難忘的嗅覺經(jīng)驗,偏偏我一聞十多年,因為老家斜對門的房伯伯家專門做咸魚,街坊鄰居沒有不怕這股味兒的,卻也不得不長期忍受。

房伯伯很早自軍中退伍,改行賣咸魚。他在自家頂樓曬咸魚,那咸魚的氣味就像大量臭襪子堆在一起。自家聞臭也就算了,畢竟條條咸魚都可以換回新臺幣,但對鄰居來說可真是折磨!首當其沖的就是住在房家隔壁、我家對門的陳奶奶家。陳爺爺很愛念書,是個有學問的老學究,但那咸魚臭味讓他完全念不下書。那年頭大家都窮,沒什么《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更別提什么環(huán)保法規(guī),也只能互相體諒。

可是,有一天陳奶奶吃飯的時候,唉呀!白白的蛆居然直直從天而降、落在餐桌上,抬頭一看,原來房家咸魚上的蛆爬呀爬,掉進她家,讓她當場大罵,罵完后,還是得忍耐。直到房家老大長大成人娶媳婦,家里還是做著這門氣味熏人的生意,但娶媳婦總不能太臭,他們拿明星花露水滿屋滿巷地灑,那股咸魚氣味搭配上明星花露水的味道,我就別說了,您自個兒想象吧!

其他人不做咸魚,但也都想方設法賺點錢貼補家用,例如響應“家庭即工廠”的口號,由媽媽們帶著一家大小做手工。我就跟著做過圣誕燈、火柴盒,也鉤過皮鞋面、縫過皮手套。有的媽媽靠好手藝賺錢,我家曾經(jīng)開過餡餅粥店。爸爸的長官、王大大家則開了包子店?,F(xiàn)在王大大的包子店已經(jīng)由第二代接手,女大大還會幫幫忙,每天一早,老客人都自動帶著茶杯到店里吃包子,吃飽了聊聊天,透過包子回憶點眷村味兒。

眷村的爸爸們則都是各式各樣的專家——連續(xù)劇專家、軍事專家、喝酒專家、修理電器專家、釘東西專家。他們知道所有其他人不知道的秘密,包括情報頭子戴笠究竟死了沒;擁有所有人無法匹敵的酒量;最懂得某導演的戲劇手法;還深知兩岸領導人的思維;擁有專業(yè)的電工知識,能夠維修所有找得到的電器。而且這樣優(yōu)秀的爸爸可不是只在你家、我家,問一百個爸爸、會有一百零一個爸爸覺得各種絕活只有他知道、他最懂,旁人全沒他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