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回廊。
甄子丹無可否認(rèn)是那種長相有點“尷尬”的明星,五官不可謂不端正,但端正得來又很難說是非常靚仔;年齡也不算太大,但年輕得來也已難跟吳彥祖、古天樂、謝霆鋒相比。
因此,戲路頗窄,做不了令人有遐想的俊朗男主角,也未至于做須發(fā)皆白的師傅的角色。唯有依憑一身真功夫好武藝,做殺手,扮奸角,演警員,替自己在華人影壇打出一條出路。
但問題是這些角色都容易被其他男明星取代,可以找你也可以不找你,即使找你了,演來亦很輕易被觀眾忘記,印象難以深刻。
等呀等,終于,人有三衰六旺,終于,被甄子丹等到了葉問這個好角色。
導(dǎo)演當(dāng)然對他有“知遇之恩”。
感謝葉偉信,他沒有把葉問一角“周星馳化”或“成龍化”,反而或因量才適性,他為甄子丹度身訂做了一個沉默的角色,甚至帶點刻意地多用長鏡頭,避免zoom in男主角的平板五官,所以甄子丹能夠大部分時間只用“身體”演戲,用他的拳腳功夫,用他的木訥氣質(zhì),抑短揚(yáng)長,演好了一位武學(xué)宗師的動人戲份。
看了《葉問》,許多人,尤其女觀眾,皆謂對甄子丹“刮目相看”,就是這個道理。導(dǎo)演讓你們看到了甄子丹的最好一面,甄子丹更沒有勉強(qiáng)自己擔(dān)當(dāng)他所不擅長的戲路。一個角色的形式和內(nèi)容做了最妥善的配搭,回歸藝術(shù)基本面,演得舒服,看得開心,贏來了口碑和票房,實至名歸。
這其實亦是另一種形式的“人生如戲”。十只手指有長短,過往常把短的示人,得到的自然是喝倒彩;一旦有機(jī)會把長的向外伸展,全世界看呆了,便會拍掌。做人至要緊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最適合的戲路即有熱烈的回報,銀幕上下,皆如此。
看《葉問》,別忘了注意它的配樂。像所有港產(chǎn)片,配樂多得有點濫,但因劇情緊湊,“濫”到好處,確為電影加了分。音樂極有動感,如投柴入爐,火勢更旺,令打斗場面倍有感染力。
同樣要提的是,《葉問》之動人亦在于導(dǎo)演懂得節(jié)制,劇情戛然而止于比武終結(jié),不會拖出一條電視劇的公式尾巴,這叫“余韻”,觀眾離場后,回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