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萌芽逐漸形成了商品經(jīng)濟,使商業(yè)具有了民間性和自由性。但因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還不太安全,商人在長途販運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種外在的力量保護,在這種情況下,鏢局這種行業(yè)就應運而生了。這首先要感謝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的習武風尚,再加上習武者大多是豪俠仗義之人,好打抱不平。路遇盜賊搶劫商人旅客,便挺身而出。當他們趕走了盜賊之后,認為自己對弱者有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的義務,往往會送上一程,等商旅到達了安全的地界后才返回走自己的路辦自己的事。被救護者自然是千恩萬謝,施救者最初也只是覺得這是一個練武之人的義舉,后來才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社會職業(yè)。
但最早的鏢局,只是三兩個會點武藝的人聚合在一起,在一些交通樞紐或者旅店中等候需要保護的商旅。他們一般都是推著一輛小車子,車上裝著武器和生活用品,車上插一面小旗,像現(xiàn)代商店的幌子,招攬顧客。接到生意后,他們就推著小車送上一程。在早期的這種保鏢活動中,送的路程不會太長,有點接力賽的性質(zhì)。
由此可見,鏢局的產(chǎn)生依賴著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自由商旅;另一方面是強盜賊匪,缺少一方都不可能形成鏢局產(chǎn)生的條件。也就是說沒有經(jīng)濟發(fā)展,就沒有自由商賈;沒有盜賊,就沒有鏢局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