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條 永不替代原則

做一流的教學能手 作者:林華民


教學替代是產(chǎn)生低效課堂的罪魁禍首。

林華民在中小學課堂上,課堂替代現(xiàn)象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節(jié)課不發(fā)生課堂替代是不現(xiàn)實的,一位教師在教學中不出現(xiàn)課堂替代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無法完全消除課堂替代,教師所做的努力就要盡量減少課堂替代,把課堂的閱讀權、提問權、思考權、表達不同意見權等,無條件地還給學生。

所謂課堂替代,是指本該由學生個體獨立完成的事被他人替代了,本該由全體學生完成的事由少數(shù)學生替代了,本該由學生完成的事被教師替代了 諸如此類本該由學生個體完成的事卻被教師或其他學生替代的現(xiàn)象,稱為課堂替代。在課堂替代中,最糟糕的是思維替代。以下是幾種最常見的課堂替代表現(xiàn)形式:

一是教師替代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一段本該由學生自己閱讀的課文卻讓教師代讀了,一個本該由學生獨立思考的問題卻讓教師過早地給出答案,一個本該由學生提出的問題卻讓教師搶先提出來了 諸如此類的教學現(xiàn)象,都屬于教師替代學生的范疇。

二是少數(shù)替代多數(shù)。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見到這種現(xiàn)象:有的時候教師剛提出一個問題,馬上就有“學科尖子生”說出答案,無形中剝奪了多數(shù)學生的思考權;有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見到有一部分學生能夠給出正確答案,就很放心地繼續(xù)下一個教學程序。其實,能夠正確做答的學生只是少數(shù),這也是“少數(shù)替代多數(shù)”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

三是口頭替代筆頭。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在講課時只要能聽到“課堂回聲” 學生配合教師回答問題的聲音,就會心滿意足地繼續(xù)講下去,并不在意回答的學生有多少;有些教師滿足于全體學生齊聲回答問題,只要聽到“正確答案”就放心地教下去。這是口頭替代筆頭的經(jīng)典表現(xiàn)。

知道了課堂替代是產(chǎn)生低效課堂的主因之一,教師就要自覺強化“永不替代”意識,減少課堂替代現(xiàn)象的發(fā)生。貫徹永不替代原則有以下幾個途徑:

一是堅持“兩個凡是”。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兩個凡是”: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屬于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教師絕不占用。比如,學生能夠自學的課文、能夠獨立思考的問題、能夠合作解決的困難,教師都沒有必要越俎代庖。教師要做到“兩個凡是”,首先要克服“對自己過分自信、對學生缺乏信心”的壞毛病,放心、放手地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是加強師生互動。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互動”?!皫熒印⑸印币殉蔀樾抡n改為數(shù)不多的亮點之一。教師不僅要滿足于“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更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學生回答”。師生互動關鍵是思維互動而不是形體互動,關鍵是全體互動而不是部分互動,關鍵是五官并用而不是單一感官使用。那種熱鬧的課、好看的課不一定是好課。那種一節(jié)課提問幾十次的課堂,不是真正意義的師生互動的課堂。

三是建立學習小組。

經(jīng)過多年的課題實驗證明,在班級授課制下建立學習小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做法。每位學科教師都要努力建立以學生座位為主要依據(jù)的4人自然學習小組(各學科可做個別的座位調整),并選定學習小組長,培養(yǎng)“學科小先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之間“學力差異”這個重要資源,為后進學生及時解決學習困難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是落實當堂訓練。

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這樣的道理: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取決于課堂落實與否。落實當堂訓練就是要精縮集體授課時間,擠出時間進行當堂訓練(口頭與筆頭),并培養(yǎng)學生“有疑問先問同學、練習完成了先讓同學批改”的好習慣。關鍵知識不僅要落實于學生的口頭,還要落實于學生的筆頭。

貫徹永不替代原則,并非要求教師什么問題都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以致于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教學中的關鍵知識、多數(shù)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還是需要教師進行認真剖析與講解,甚至還要教師進行示范。

綜上所述,與教無定法一樣,教學原則也因提出的理論依據(jù)、提出者所站的角度及提出者個人主張的不同而不同。教學并沒有也不能有權威的教學原則,只有適合教師自己的教學原則。以上基于專家理論與教學實踐所提出來的十大課堂教學原則,僅作為同行在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方面的一種參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