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那個沮喪失落的年輕人經(jīng)過禪師的點化,終于將自己的心靈世界修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這就是自助自救,自強不息。自強者人自敬之,自弱者人自恥之,難道你就愿意做一個被人經(jīng)常恥笑的人嗎?
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皆S多自立自強的人。特別有一些貧困大學生,他們雖然物質(zhì)上比一般人還不如,但是精神上卻是令人敬佩的。這些大學生依靠自己的雙手與智慧,為自己的青春譜寫了一首自強不息的壯志之曲,甚至有一個大學生,可以將自己殘疾的父親接到學校附近,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打工掙學費,而且還要保證學業(yè)不被荒廢,這是常人所難做到的。而且對常人來說,在面對如此的艱難時,首先閃現(xiàn)在腦海里的就是如何尋求他人的幫助,可這個學生卻從未向任何人主動尋求幫助,而是用自己年輕的臂膀扛起生活的磨難,這怎能不讓世人為之動容。
成功源于努力與機遇,其實這努力,就是自助;而這機遇,就是因為這份努力得來的天助。
:彼岸之花只為那些親自執(zhí)槳揚帆之人所摘。
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在佛家的眼里,大千世界不過是鏡花水月,蕓蕓眾生也不過是烏有皮囊。由此看來有便是無,存在即為虛幻。因而如果是用以心修之、以體行之、以目辨之的方法來參禪悟道的話,那么最終也只不過是略窺禪宗的門徑,略懂佛法的毛皮而已。
正如懶融禪師的偈語:“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币孕男拗?,而心終有所惑;以體行之,而體終有所??;以目辨之,而目終有所不辨。是以,以五官六感得來的佛理禪機,終不過是小乘之修。若欲明悉佛法之精髓,洞察禪理之奧妙,就非去心、去體、去目,以無心可修、無體可行、無目可辨之態(tài)修禪悟道不可。只有如此,大乘至境之門才會為你打開,才可修行到最高的境界。
道光禪師有一次向大珠慧海禪師問道:“禪師,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
慧海回答:“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道光又問:“既然如此,為什么每天要聚眾勸人參禪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