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課 心與性: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5)

聽佛學大師講24堂人生智慧課 作者:諸草文


慧海再答:“老僧我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哪有地方可以聚眾?”

道光追問道:“事實上您每天都在聚眾論道,難道這不是說法度眾?”

慧海搖頭說道:“請你不要冤枉我,我連話都不會說,如何論道?我連一個人也沒有看到,你怎么說我度眾呢?”

道光皺眉道:“禪師,您這是誑語了?!?/p>

慧海笑道:“老僧連舌頭都沒有,如何誑語?”

道光不解道:“難道塵世間,情世間,您和我的存在,還有參禪說法的事實,都是假的嗎?”

慧?;卮穑骸岸际钦娴模 ?/p>

道光又問:“既是真的,您為什么還要否定呢?”

慧海說道:“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道光因此大徹大悟。

《般若心經》中有云:“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焙茱@然,慧海禪師比道光禪師更有佛家的慧根,更知曉佛經的奧義。是以慧海禪師之為,皆為不為,已“不為”來修“為”,這便是大徹大悟的法門。

那怎樣才能做到無心可用,無道可修呢?

首先,心靈世界需要處于一種寧和之境。不急不躁,不驕不奢,不生強求之心,不生萎靡之意,只有如此,心靈才會以最自然的狀態(tài)來接近佛法禪理。

再而,心靈世界需要有淡泊之境。視大千如虛,以萬象為幻,得亦可,不得亦可;舍亦可,不舍亦可。離紅塵之紛擾,斷俗世之繁雜,融身于草木之間,寄情于鳥獸之樂,只有如斯,心靈世界才會以最誠摯的狀態(tài)來參悟佛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