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觀察要伴隨著思考、想象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否則,觀察只能停留于表面,不能進一步探索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
習慣8:掌握記憶的方法
關鍵詞記憶
記憶是指人的大腦對經歷過的事物進行貯存和再現(xiàn)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把某一事物記住,在未來某個需要的時候就把它輕松地從大腦中調出來。這就好像把某種東西放在一個特定的地方,需要的時候再取出來一樣。
人的記憶伴隨著人的一生,與生活、學習、交往活動息息相關。有很多偉大人物的記憶力都非常好,他們講話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實際上,這表明他們的記憶力、說話的邏輯能力都非常強。
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小時候看爺爺抄古文《東都賦》,當爺爺抄完后,他就能夠背出全文了。茅以升的記憶力非常好,在晚年的時候,他還可以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面百位精確的數字。
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在缺乏資料和標本的情況下,憑記憶力完成了近70萬字的兩部著作。
拿破侖對于當時法國海岸所設置大炮的種類與位置,都能正確記憶,并且能輕而易舉地指出部下報告中的錯誤。他甚至對各郵政驛站的距離也記得非常清楚,比當時法國的郵政大臣還厲害。拿破侖還可以記住見過的每一個士兵的名字和面容。他說: 沒有記憶力的腦袋,等于沒有警衛(wèi)的要塞。
有許多家長經常抱怨,孩子記性不好,學過的東西記不住,或者平時記得好好的,一到考試就忘了。許多人認為,記憶力是天生的,其實,記憶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
據史書記載,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小時候曾經記憶能力不強,念書時,背誦的作業(yè)總不能順利完成。老師檢查時,他往往丟三落四。當他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之后,加強訓練,抓緊一切時間進行背誦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記憶力較強的人,為他以后成為大學問家創(chuàng)造了條件。
家長要知道,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很多,比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記憶方法、睡眠質量、情緒好壞、身心健康狀況等,但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良好的、適合自己的記憶習慣。所以,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記憶習慣,在影響孩子記憶力的因素上下功夫,力爭把這些因素積極化、正面化,為孩子的記憶力品質增添一份力量。
記憶 不是簡單重復
記憶是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重現(xiàn)。要想使記憶的內容深深留在大腦里,重復記憶自然是不可缺的。然而,重復記憶卻又不是機械記憶。所以,家長必須讓孩子學會了解:記憶 不是簡單重復的過程,而是需要運用智慧,這樣才能讓孩子的記憶速度更快,記憶的內容更加牢固。
據某報刊登,某學生在一次語文測驗中,因考得不太理想,語文老師罰該學生把所有生字和詞語各抄10行,第二天上語文課時必須交上 該學生說: 我手都寫麻了,我寫的這些生字和詞語記住多少我不知道,可它們排列的順序我差不多都記住了。
重復是一把雙刃劍,熟能生巧,也能生厭。如果家長只知道重復的好處,忘記了重復的壞處,不能掌握火候,結果就會把好事變成壞事。因為,人的記憶過程并不像錄音機那樣,是單純的信息錄入過程,它是和情感攙雜在一起的。因此,結合上述事例我們得出結論,家長對孩子的 罰抄 行為并不可取,甚至會使自己的孩子產生抵觸情緒。所以,想使孩子的記憶變得牢靠,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記憶習慣,并把材料與孩子的生活、情感聯(lián)系起來,使孩子們一看到這些事情,腦海中就能夠重現(xiàn)這些場景。
【父母應該做的事】
1.建立有規(guī)律的日常生活習慣,將有助于強化孩子的記憶力。
2.玩你問我答的游戲,通過問問題,強化孩子的記憶力。這樣能讓孩子從記憶中找到相應的信息回答問題,鍛煉記憶思考能力。
3.讓孩子親自動手,這樣記憶的效果會更牢靠。大人是孩子的榜樣,孩子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
4.講自己過去的故事。選擇一個讓孩子印象深刻的經歷,和他一起回憶這段經歷。開始的時候,主要由家長敘述,適當地讓孩子做補充,慢慢地讓孩子做主講人。長期下來,孩子的記憶豐富了,能繪聲繪色地描述自己的經歷,而且能有調理地整理、重現(xiàn)過去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