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人篇(11)

影響孩子一生的50種習慣 作者:劉艷霞


習慣27:讓自強不息成為一種習慣

關鍵詞自強

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易經(jīng)》中講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禮記》中也講到: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凡是有志氣、有道德、有本領的人,必定是自強不息的人。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具備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墒窃诂F(xiàn)實中,有的家長抱怨孩子過于依賴家長,導致自己動手能力極差;有的家長抱怨孩子不求上進,沒有遠大的目標;有的家長抱怨孩子經(jīng)不起一點困難和挫折,有的家長抱怨孩子貪玩成性,甚至厭學、逃學。

其實,孩子不自強,往往是由于我們的教育方法不當造成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總是懷疑甚至認為孩子不行;家長對孩子的否定評價和責備太多,肯定評價太少;家長為孩子包辦的事情太多,孩子自主性被嚴重束縛。日積月累,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弱,沒有了自信,談何自強?

自尊自強作為人的一種生活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次次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超越自我中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家長要隨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自強的習慣。

欲自強,先自立

自強是建立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的,一個人只有先獨立自主了才能自強不息。依賴心理是破壞獨立自主的最大殺手,一個依靠他人的人是永遠也堅強不起來的,也不會有獨創(chuàng)力。因此,要教育孩子自強,就需要先擺脫其依賴心理的束縛。不被任何人或事左右的孩子才是能夠獨立自主、自強的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以后會是一個善于駕馭自我命運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他的前途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陶行知先生也說過: 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這些無疑說明了人要學會自立,更要懂得自立。因為,總有一天孩子的事情要自己解決,自己面對。那時就不能事事依賴于他人,不懂得自立的孩子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自立是自信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邁向成功的基石。孩子只有擺脫了依賴性,才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不把命運托付在他人的手里。

孩子對父母依賴,這是所有孩子的一個共性,是親情的體現(xiàn),但如果對大人過分依賴,那么,父母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改造。想辦法使孩子們真正地走向獨立,為他們走出家門作準備。

【父母應該做的事】

1.不要替孩子們做他們能做的事,因為這是對他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孩子會認為,家長們是在暗示他們,不相信他們的能力。

2.每個孩子都會喜歡自己做事情。但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做不好事情而責備他,而要用 做 的機會鍛煉孩子,鼓勵孩子,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3.改造孩子不過分依賴大人的方法很多,比如鼓勵孩子與他年齡差不多的朋友交往,參加一些社區(qū)活動,上娛樂班,與同齡人做各種游戲等等。

4.每一個人出生之后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難時就迫不及待地去幫助。

看到自己的力量

自尊自強作為人的一種素質(zhì),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次次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超越自我中培養(yǎng)出來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孩子難免要面對各種與人競爭的場面,如果沒有參與的勇氣而且長期采用回避的方式,孩子的自尊自強很難建立。

小軍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從小他的父母對他的管束就比較嚴厲,教育他凡事要謙讓小朋友,不許打罵別的小孩子,因此,小軍從小到大都比較老實。但是,孩子們中間總會有一些調(diào)皮的,有時他們拿小軍開玩笑,小軍也總是忍氣吞聲,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一來,同學就忽略了他的感受,對他變得無所顧忌了,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拿他出氣。

家長教育孩子凡事都要忍讓,寧愿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從正面的效果來看,這種優(yōu)秀的思想延續(xù)了中華文明。但是謙讓并不等于怯懦,如果遇到無端的攻擊就應反抗,就不可一味壓抑孩子的還擊和反抗。合理的還擊應受到鼓勵,這對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大有好處。一味逆來順受,忍氣吞聲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的,它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膽怯柔弱、缺乏信心。因此,當孩子受別人欺負和侮辱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反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