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節(jié):人人都是雕塑者(2)

純粹的七零八零童年回憶錄:絕對童年 作者:黑先生


除了泥巴,學(xué)雕塑還需要很多別的材料,如粉筆、蘿卜和樹皮等。

在學(xué)校里,粉筆頭兒到處都是。低年級小孩兒的文具盒里會裝滿新粉筆。我喜歡把粉筆戳在大腿或胳膊上,扭擰一兩圈后,肉上會出現(xiàn)一朵淺白色的太陽花。

粉筆又脆又細(xì),適合雕刻,但需要一點(diǎn)兒點(diǎn)兒削,一次次磨。“消磨”一詞說的就是刻粉筆。最簡單的做法是把粉筆削成鉛筆頭形狀。劉栓用粉筆做了把小寶劍,上面刻有旋狀花紋。平時張秋生粗手粗腳,他居然刻出一支粉筆寶塔。我用粉筆頭兒雕刻出小動物的頭和身體,用膠水粘在一起,做成小老鼠、小鴨子和機(jī)器人,我的這些“藝術(shù)品”深得同桌趙丹的欣賞。我將它們放在百寶箱里,墊上棉花,當(dāng)寵物一樣飼養(yǎng)著,有時間還和它們聊天兒呢。  

每年元宵節(jié),家家都會點(diǎn)燈盞。不講究的人家直接插上紅蠟燭,大多數(shù)人會用蘿卜做燈盞。媽媽將一段白蘿卜削成圓臺體,做燈臺,頂端挖出凹陷,滴上蠟油或者煤油,再插上一根燈捻兒,燈盞就算做好了。

天黑后,我將燈盞點(diǎn)著,捧放在家中所有大門的兩邊。走到街上,你可以看到每家每戶的門前都閃爍著燈盞的光亮。

媽媽教姐姐削蘿卜時,我在一旁玩兒蘿卜槍。我找來自動鉛筆管兒,一根筷子。讓姐給我切幾塊薄蘿卜片兒,用筆管兒一頭按在蘿卜上,會切下去一個圓圈,堵在筆管兒一頭。反過來再按一次,另外一頭也被堵住了。這時用筷子迅速捅一頭,“噗”的一聲,蘿卜片被沖了出來。姐姐削燈臺削得認(rèn)真,我玩兒得也開心。

四年級時,男生們很崇拜青銅圣斗士,并開展了一場做圣衣面具的熱潮。我和艷春到處找樹皮,兩巴掌大小的是最合適的。在樹皮上挖出四個窟窿,分別是眼睛、鼻子和嘴巴。在眼角處鉆兩個小洞,穿上皮筋兒,這是做成的最簡單的面具。

斑駁的樹紋,粗糙的窟窿,漆黑的樹皮,戴在稚嫩的臉蛋上,很有藝術(shù)效果。戴上面具,我變身為圣斗士紫龍,艷春冒充佐羅。大家分別發(fā)招,和其他俠士們舞槍弄劍。

后來,我還嘗試創(chuàng)作了別的雕塑作品。在自動鉛筆的鉛盒兒上刻過章,用橡皮刻過符號,拿橡皮泥捏過小動物,用木板做過木劍和手槍等。在雕塑藝術(shù)的世界里,我欣賞了也實(shí)踐了。雖然缺少天賦,但是我收獲了雕塑者的巨大樂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