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骨》譯序 身份的追尋與歷史的天問(3)

作者:(美)伍慧明


所幸的是,萊拉并沒有像《女勇士》中的敘述者一樣不理解父母的“不許說”(因?yàn)椴荒苷f),更沒有譴責(zé)父母所說的“謊話”(因?yàn)闊o法講出真話)。相反,身為女兒,她充分理解父輩內(nèi)心的苦痛,像父母照顧孩子般照顧父親。例如,為了應(yīng)付警察因繼父用多個化名而盤查他的身份,萊拉翻遍了繼父保存的所有文件,了解了老一代移民的心曲。這位沒有兒子的父親在唐人街得不到任何尊重;而且,在美國主流社會里,他既無經(jīng)濟(jì)地位,又無社會地位,但這并不影響萊拉對繼父的尊重與愛,因?yàn)樗軌蛞猿墒斓男膽B(tài),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分析事物。她深刻地體會到:“構(gòu)成家庭的不是血緣,是時(shí)間”(3)。她還坦言:“我是一個契紙兒子的養(yǎng)女。我繼承了所有的謊言。這一切都屬于我。我所有的是記憶,我要把這一切全都記住”(61)。很顯然,作為少數(shù)族裔女性,萊拉較《女勇士》中的敘

[1] Fae Myenne Ng, Bone (New York: Hyperion, 1993) .以后引用本書時(shí)均用括號內(nèi)頁碼表示出處。

[2] David Leiwei Li, Imagining the Nation: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the Cultural Consent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P, 1998) 24.

[3] Anne Anlin Cheng, The Melancholy of Race (Oxford, Oxford UP, 2001) 6.

[4] 馮品佳. “隱無的敘事”:〈骨〉的歷史再現(xiàn). 見:何文敬、單德興. 再現(xiàn)政治與華裔美國文學(xué). 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024

述者已有了質(zhì)的變化:雖然她們也有抱怨,也有夾在兩個世界之間的苦惱,但她再也不是那個對中國文化一味反抗、不顧一切地要與西方文化認(rèn)同的女孩。她有自己對兩個世界更成熟的認(rèn)識和處理方法,是作者理想中的華裔女性形象。

其次,從萊拉這個人物身上,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一個在許多美國華裔作品中都出現(xiàn)過的形象—一個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翻譯者的形象。同那些形象一樣,萊拉也同樣可以使用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而且她的職業(yè)就是為當(dāng)?shù)氐墓W(xué)校做咨詢、翻譯、解釋工作,向?qū)W校傳達(dá)移民的孩子與他們父母的意愿與想法,“打開交流的渠道”(16)。在家中,她是講漢語的父母的傳聲筒,將用中國思維方式思考的父母的意思傳達(dá)給美國社會。但在很多時(shí)候,她這個譯者卻不是“忠實(shí)”地翻譯,而是為了讓大家都“生活更容易”(16)而解釋、修正雙方的意思,使雙方都能夠互相接受。例如,當(dāng)警方向萊拉詢問安娜的自殺原因時(shí),她感到以西方警察的思維方式,他根本無法想象、更談不上理解她所提供的解釋:

“他(詢問情況的警察)根本聽不懂。他關(guān)心的是那些一般的原因,這就是他當(dāng)下所要尋找的。也許我能解釋安娜的困境。在唐人街,在家里,安娜是中間的女兒,所以她就被擠壓在了所有麻煩的中間。

我還能給他一個利昂的解釋,那就是祖父的遺骨沒能安息;或者給他一個媽媽的解釋:安娜覺得自己被出賣了,沒有人在她與奧斯瓦爾多(安娜的男友)的事上能救她,她得承受翁家與梁家兩家生意失敗的指責(zé)。

但這些我一樣也沒說。這不是他能寫進(jìn)報(bào)告里去的。而且,他稱呼我“小姐”也讓我緊張:他不明白為什么我和安娜的姓不一樣。把媽媽與利昂拉扯進(jìn)來也無濟(jì)于事,談?wù)撨@些事總是使事情更加糊涂。我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