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人們處于不幸時最大的慰藉,對奴隸而言也不例外。他們盡量使自己發(fā)揮長處,獲得主人喜愛,勤勉而忠誠的工作幾年后,就會期盼給予無價獎賞,得到釋放成為自由之身。主人會生出仁慈之心,說不好聽是因為虛榮和貪婪之故,官方對此過度的寬厚義舉,認為毋須鼓勵,而且要用法律來抑制,以免浮濫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古老法條明確規(guī)定,奴隸是無國籍的人,等到獲得自由后,由于他的恩主是政治體制的一分子,可以允許他參與其間的活動。這些法規(guī)到后來被當做特權,過度使用在羅馬城那些卑劣而雜亂的群眾身上。因此又設定新辦法,只有提出正當理由,報請官員批準,經合法手續(xù),正式釋放的奴隸,才能追隨恩主加入政治體系。即使這些經過篩選的自由人得到公民權,也只是個人得到保障,很嚴格的排除在行政和軍事的職責以外。不管他們的兒子有多大的功績和財富,這些自由人還是不夠資格在元老院占上一席之位,甚至等到第三代或第四代以后,這種奴隸的出身也不一定能夠完全清洗干凈。要是不能摧毀階級的區(qū)隔,自由和榮譽對他們而言,仍是遙不可及的遠景。那些自負而抱著偏見的公民,仍舊蔑視他們不是人類的一分子。
曾經有人提案規(guī)定奴隸要穿著特殊的衣服以示區(qū)別,但是叫人擔心的是,一旦奴隸知道自己有這樣大的數(shù)量,可能會釀成危險。奴隸的數(shù)目成千上萬根本算不清楚普林尼認為不事生產,僅供羅馬人擺場面使用的奴隸就有一到兩萬人之多。,就比例上說,奴隸比仆人要多得多,更被看成是財產的一部分,不像仆人要付薪資,數(shù)量可以算得出來在巴黎的各類傭人大約有四萬三千七百人,占居民總數(shù)不到百分之十二。。年輕的奴隸要是有天分,就被送去學手藝和技術,這個時候他們的身價就看本領的高低來決定有學識的奴隸身價值數(shù)百英鎊,阿提庫斯(Atticus, Titus Pomponius,西塞羅的友人,雙方有大量書信存世)總是親自教導他們。。在一位富有的元老院議員家里,無論是用頭腦羅馬有很多醫(yī)生都是奴隸。還是靠體力的行業(yè),幾乎都由奴隸來擔任;高官厚爵講究排場和聲色之娛,那種奢侈豪華的程度已超過現(xiàn)代人的想象。對商賈和作坊而言,買個奴隸比雇用工人更劃算,在鄉(xiāng)村的奴隸是農業(yè)生產最便宜而有效的工具。為了證明奴隸的數(shù)量是如此龐大,可以舉出一些實例來說明: 我們得知在羅馬有一座殿堂,臨時關著四百名待處決的奴隸塔西佗的《編年史》第十四卷提到,奴隸的主人若被謀殺,奴隸因未盡保護之責,全都要受到處死的懲罰。羅馬法律規(guī)定,主人在家中被殺,家中奴隸全要處死。,這種狀況確實極為悲慘。阿非利加有位寡婦,把同樣數(shù)量的四百名奴隸,隨著一份產業(yè)私下交付給她兒子,自己保留的財產還更多。在奧古斯都統(tǒng)治時代,有位當過奴隸的自由人,他的財產經過內戰(zhàn)遭到重大的損失,仍舊還有三千六百頭牛,其他的家畜和家禽有二十五萬只,以及包括在牲口項目內的四千一百一十六名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