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莫斯科公國的發(fā)展莫斯科地處俄國北入波羅的海和南入黑海的河流的分水嶺。它比北方富有,能夠為國中百姓提供足夠的食物,并且擁?繁榮的森林工業(yè)。因此,莫斯科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每當韃靼人的盤剝有所放松的時候,貿易便能夠復興。此外,莫斯科還有幸擁有諸多能力超群的大公。他們與有權勢的家族聯姻,通過買賣和取消抵押贖回權等方式獲得土地,然后再通過遺囑將之承繼下來。他們奪得了抗擊韃靼人的首次勝利,堪稱是羅斯的嬴家。最后,莫斯科大公們還得到了俄羅斯教會的支持。在14世紀早期,“都主教”的稱謂使莫斯科成為俄羅斯教會之都。
到15世紀中期,莫斯科已經成為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俄羅斯民族國家,它運用戰(zhàn)爭手段成功地抗擊了波蘭—立陶宛王國和韃靼人。伊?三世(1462—1505年在位)聲稱自己是基輔大公的繼承人,欲奪回喪失在波蘭和韃靼人之手的古羅斯土地。西部的許多貴族逐漸改變了立場,將財產覲獻于他,并宣布放棄對立陶宛—波蘭國的效忠。1492年,立陶宛大公被迫承認伊凡三世為“全俄羅斯君主”。
1472年,伊凡與佐伊結婚,她是1453年在君士坦丁堡抵抗土耳其人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伊凡于是開始采用拜占庭獨裁君主的頭銜,并模仿拜占庭皇帝行事。他有時使用“沙皇”(愷撒)的稱謂,也不再與貴族商議國事。一位意大利建筑師為他建造了一座巨型宮殿,即克里姆林宮(或要塞)?當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在15世紀80年代決定與伊凡三世建立聯盟,并安排一場王朝聯姻時,伊凡回復說他已經直接從上帝那里獲得了無限權力。
在沙皇伊凡四世(1533—1584),即恐怖的伊凡的統(tǒng)治下,一名逃離俄國的反叛貴族曾從國外給沙皇寫信,公開譴責他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不同貴族協商。伊凡回復說,他可以隨心所欲地給予奴隸恩惠或施加任何懲罰。伊凡四世首次正式使用了沙皇的稱號,擊潰了韃靼人的勢力,占領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亞,并且有步驟地、血腥地鎮(zhèn)壓了最有權勢的貴族的反叛,建立了絕對專制的政府。
對于專制主義觀念的?速增長,部分解釋是因為俄國人生活在一個不斷進行或準備進行戰(zhàn)爭的國度。也許更有意義的解釋是,莫斯科的封建主義沒有像西方那樣衍生出一個團結的貴族階層,即能夠為了自己的特權與勢力日益增長的君主抗爭的貴族階層。莫斯科貴族非但沒有聯合起來反對君主的主張,而且還分化出不同的黨派,這使得君主可以將之各個擊破。
但是,最重要的是教會倡導的意識形態(tài)。在西方,教會本身就是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對封建特權心生妒忌。在俄國,二者的關系則變成了君主與某種類似國家部門的機構的聯盟。俄羅斯教士對羅馬人聲稱的世界帝國和君士坦丁堡存?了的數世紀之久的“新羅馬”地位都非常熟悉。伴隨著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之手,他們精心闡明了一個理論,即莫斯科就是前兩個世界帝國的承繼者。
俄羅斯教士傳播了一個故事,言及俄羅斯的第一位政治領袖留里克(Rurik)是奧古斯都的兄弟的后代。他們宣稱俄沙皇不僅從拜占庭而且從巴比倫繼承了徽章與王權。所有沙皇,直至最后一位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都使用拜占庭式的冠冕和袍服。因此,教會通過闡釋國家行為的合理性來支持其存在。帝國的專制主義是近代俄國的主要政治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