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節(jié):諍諫惠王 斥責白圭(3)

孟子傳 作者:曹堯德


這種問話,這種語氣,這種神態(tài),包含了令人難堪的意思,孟子是怎樣透靈的人,自然不會辨不出來,但他有自己的抱負和涵養(yǎng),仍然持著鄭重的態(tài)度回答對方提出來的問題。他態(tài)度很嚴肅,用單刀直入教訓的口吻告訴梁惠王說:“仁人君子與賢者,待天下之民共享安樂之后,方去享此園林之樂;不賢之君,縱然有天下最美之園林,亦不會真享其樂,且難以長久。

“《詩經?大雅?靈臺》篇說,文王欲筑靈臺,尚處于計劃、設計、布置階段,百姓聞訊,不約而同地紛紛前往,群策群力,迅速提前完工。文王來到鹿苑中,母鹿正安逸。母鹿光且肥,白鳥羽毛潔。王到靈沼上,滿池魚跳躍。文王雖用民力筑高臺,建深池,百姓卻樂而從之,稱那高臺謂‘靈臺’,稱那深池謂‘靈沼’,為其有多種禽獸魚鱉而高興。原因何在?文王能與民偕樂,故能真享此樂也?!?/p>

接著孟子又引用《書經》的記載,講述了一則與文王建靈臺完全相反的故事,當暴君夏桀在位的時候,曾大言不慚地說:“我之于天下,猶若太陽,太陽何時消滅,我才何時死亡。”

自夸其政權像太陽一樣永恒,可是他施行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恨透了他,說道:“你這如同烈日般的暴君啊,何時才能墜于西山呢?你趕快沒落吧,‘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也不愿再忍受暴政的殘害!”最后孟子強調說:“為人君者,使百姓怨恨到愿與其一同滅亡的地步,縱然擁有美好之臺池、鳥獸,又何能安享其樂呢?”

很清楚,孟子一步步地想把梁惠王引導到“與民同樂”的思想里。假若孟子一心只想做大官,討好國君,那么他會講這些令國君聽來不痛快的話嗎?孟子明知這些話不能討人歡心,但他想到百姓在戰(zhàn)爭和饑荒下的煎熬呻吟,就感到義不容辭,有責任站起來替百姓講話。這就是道德勇氣,這就是仁心的具體表現。

這次談話與上次相比,梁惠王的口氣略有好轉,不似先前那樣生硬疏遠。

由于孟子的偉大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一直講王道政治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感動了梁惠王,他已經漸漸地聽得進孟子的話了,請看下邊這段談話的語氣,已經比前兩次融洽一些,好像談得來了。

梁惠王主動地向孟子請教道:“寡人治國,真可謂盡心竭力矣,河內遭災荒,便將那里的部分饑民移至河東,同時將河東的部分糧食運至河內。河東遭災亦照此辦理。寡人曾考察過鄰國之政,無一能似寡人這樣用心于民者。然而,鄰國之民不因此而減少,我國之民也未因此而增多,請問孟老夫子,這內中的原因何在?”

聽了梁惠王的問話,孟子心中油然而生一種甜美之意,因為他看到了對方正在向自已靠攏、接近,似乎那顆心也在漸漸貼了過來。這并非是他本人的能事,而是仁政思想的感召,他透過這一縷絳紫色的云帶,雖然只有頭發(fā)絲那么細,堅信黎明的曙光,噴薄而出的朝陽是不可抗拒的,還有什么能夠比看到勝利的希望心中更甜、更美呢?……

喜于心而呈于面,孟子笑吟吟地答道:“大王頗喜戰(zhàn)爭,請讓我以戰(zhàn)爭為喻。兩國交兵,戰(zhàn)鼓咚咚,兵刃相接,頭斷血流,兵卒中有的棄甲曳兵而逃,或逃百步而后止,或逃五十步而后止。逃五十步者竟恥笑逃百步者膽小怕死。大王以為如何?”

梁惠王不假思索地憤憤答道:“俱為貪生怕死之輩,一丘之貉也!”

孟子肯定了梁惠王的回答,說道:“大王既明此理,則不必希望本國之民會多于鄰國……”

孟子說梁惠王好戰(zhàn),未免有些挖苦。在那個時代,有哪個君主不好戰(zhàn)呢?如不好戰(zhàn),便無法生存,那個時代也就不叫戰(zhàn)國時代了。不過梁惠王為了恢復其祖輩父輩的光輝業(yè)績,用龐涓為將,悍然侵趙,攻韓,最后為齊所大敗,實在是人謀不臧,自食惡果之報。

梁惠王執(zhí)政為民,確也較鄰國先進,無奈這些政策都是頭疼醫(yī)頭,腳疼治腳的辦法。不從根本上著手,除去病源,為國家千秋萬世著想,作百年大計,長久之圖,怎么可能比鄰國的人民多起來呢?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孟子為梁惠王設計了一個強國富民的藍圖。

“農忙季節(jié)不征兵,不抽役,以保證農民不違農時,這樣糧食則不可勝食了?!?/p>

在諸侯不斷互相征伐,爭雄稱霸的戰(zhàn)國時期,各國均實行富國強兵的近利政策,不顧農時,濫用民力,嚴重地影響和破壞了農業(yè)生產,這是造成饑荒的重要原因。這里孟子首先強調“不違農時”,實際上是在反對兼并稱霸戰(zhàn)爭和徭役、勞役。

孟子觀察到,發(fā)展當時的農業(yè)生產,不僅要從經營方式和賦稅政策方面以保證,同時還必須在具體生產管理方面,使種植業(yè)與動物飼養(yǎng)相結合,實行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他主張:“每戶有宅五畝,種桑養(yǎng)蠶,五十以上者,可以穿絲著帛。雞豚狗彘,六畜興旺,七十以上之老者可以食肉。每戶有百畝之田,不奪農時,不妨礙其生產,數口之家可無凍餒之苦?!?/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