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收獲

牛津歐洲史(第四卷) 作者:(美)羅賓·W·溫克


荷蘭對待其亞洲殖民地既不像英國迅速將主權交還印度那樣,也不像法國緊緊抓住印度支那不放那樣。但它又像法國那樣希望通過戰(zhàn)爭奪回對殖民地控制,還和英國有一樣想法——控制了幾個世紀的大陸不可能總被控制。荷蘭的這一態(tài)度還受到聯(lián)合國壓力的影響。從21世紀早期的角度看,一個比兩個新澤西還要小的國家不可能一直控制全球最大的群島——亞洲東南部太平洋中的1.7萬多個島。但在17世紀當荷蘭在此建立殖民地時,它便成為一個海上大國、一個主要殖民國家、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英國的強敵。荷蘭統(tǒng)治的最初兩個世紀,印度尼西亞從荷蘭商人那里獲得了暴利。財富的大量獲取使印度尼西亞的利益變得異常重要。最后到了20世紀,家長式的統(tǒng)治開始了。1942年當日軍從北方突然進攻時,一些民族主義者歡迎日本作為荷蘭的替代者,荷蘭的統(tǒng)治階段性結束了。荷蘭君主政府無法再控制海外領土,日本將在印度尼西亞的荷蘭人扣押在集中營中。戰(zhàn)時,盟軍沒有涉及印度尼西亞。蘇加諾(像其他國民一樣,他只用了一個名)領導的民族主義者們,包括合作者和不合作者,趁著日本投降、盟軍無暇顧及之際建立了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荷蘭想通過談判重新回到這片土地。

雙方多次違背允許荷蘭返回的條約,最終還是被廢除了。當荷蘭支持分裂組織時,持續(xù)四年的戰(zhàn)爭開始了,戰(zhàn)事時而零星時而激烈,荷蘭打敗了印度尼西亞民族主義勢力并想囚禁蘇加諾。然而,冷戰(zhàn)給印度尼西亞帶來了趕走荷蘭的力量。在聯(lián)合國中,蘇聯(lián)替蘇加諾辯護,而荷蘭卻沒有如此有力的盟國,只有法國因為他自己在亞洲仍有殖民地才支持荷蘭,英國和美國怕支持荷蘭會將更多的亞洲民族主義者推到蘇聯(lián)一方。不可避免的是,1949年荷蘭承認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獨立與主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