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貌取豬(2)

致一九七五 作者:林白


玉昭說,知青去過的菜地就像野豬打過滾。隊長讓趙戰(zhàn)略告訴我們,摘菜要從菜幫子先摘,不要只摘菜心,那樣整棵菜就完了。三婆說,摘哪家的都不要緊,誰家的菜都吃不完的。

在沒有菜吃的日子里,我們更加熱切地盼望到公社集中。

集中日,那意味著一只瓦飯盅和一只粗瓷碗,瓦飯盅圓形平底,里面有層發(fā)亮的黑釉,外面是淺米色的瓦質(zhì),隔熱,手感粗糙舒適,這樣的平底飯盅專門用來蒸飯,一層摞一層,放在一只像小鍋爐那么大的木蒸籠里,蓋上大木蓋,用濕布捂著有縫的地方,白色的蒸氣噗噗地升起來,食堂里霧氣彌漫。想起瓦飯盅我感到左手有點燙,這種燙溫和而妥帖,不是平滑的碗壁透出的那種鋒利的燙,飯盅里有平整而結實的米飯,散發(fā)出淡淡的木的香味,這是木蒸籠的味道。我就是吃著這種飯一路長大的,一聞到木頭氣味的飯就倍感親切。粗瓷碗里有半碗蘿卜絲,最上面有好幾塊黃澄澄香噴噴的炒豬肉,有肥有瘦,間雜著碧綠的青蒜,我毫不猶豫,夾起一塊肥肉就往嘴里送,肥美的肉香一下充滿了我的全身,每一個空虛饑餓的細胞瞬間獲得了某種浮力,身體在肉香中頓時變輕了。吃完肉之后我才想起來,我小時候看見肥豬肉是要頭暈的,這個奇怪的記憶使我大惑不解。

兩眼炯炯有光亮的小黑豬,黑得像最優(yōu)質(zhì)的木炭,一看見它我就沒頭沒腦地歡喜上了,如此看來,我比豬還幼稚無知。一個幼稚的人以貌取豬捉了一只豬花,日后把這只豬養(yǎng)成了一只豬精,此事順理成章。

在公社知青會上,領導拼命表揚一個養(yǎng)了一頭大肥豬的集體戶,號召大家學習。到了分組討論,羅同志就讓每個知青點表態(tài),由于剛剛吃上了炒豬肉,大家都興奮,紛紛表示,一定養(yǎng)一頭大肥豬。丁服的那個組還表示,要養(yǎng)兩頭,丁服發(fā)言說,養(yǎng)一頭是養(yǎng),養(yǎng)兩頭也是養(yǎng),養(yǎng)一頭可以改善生活,養(yǎng)兩頭則可以支援國家的建設。丁服態(tài)度誠懇,不像是裝的,她在我們班的時候就是這樣,任何假大空的話,到了她那里都會變得懇切真實,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

一散會,我和高紅燕立即抓起各自的帆布挎包準備出墟,羅同志出其不意地繞到我們身邊,壓低聲音,用一副地下工作者的口氣對我們說:你們還不趕快去捉豬花,晚了別的組就要搶先了!我聽了這話有點糊涂,不明白捉豬花這件事為何要變成百米賽跑。羅同志看到我發(fā)愣,就說:誰最先捉了豬花,下半年評先進集體戶就是一個重要的成績。我和高紅燕立即恍然大悟。

我們一路走,心里一路盤算,一旦評上先進集體戶,招工招生的名額就會有指望了。招生,最好是去G省大學,或者是醫(yī)學院,農(nóng)學院也行,那都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但又聽說,全縣知青,只有一個人被推薦上了醫(yī)學院,那是吳秋風,高我們兩屆,她爸爸是縣革委會副主任,誰能跟她比呢!我又盤算比上學差一些的去處,郵局、書店,最好是圖書館,百貨公司、糖煙酒公司也不錯,比供銷社好,如果去工廠,最好是大工廠,最理想是大城市里的大工廠,柳州的柳鋼,南寧的南棉,玉林柴油機廠亦可,或者在南流縣的地區(qū)水泥廠,南流縣瓷廠。這些盤算讓我又高興起來。我們一路走過郵局百貨公司糧店書店供銷社,我心里忽上忽下,沉下去又升上來,但總的來說,因為要去捉豬花,捉了豬花就可能評上先進,評上先進就能招工,這樣光明的前程讓我心情越來越好。

這樣看來,評先進就像興奮劑,聽說使用興奮劑是全人類的必然趨勢,而羅同志早在七十年代中期就無師自通,恰當?shù)厥褂昧诉@一秘密武器,他真是這一領域的天才。

在興奮劑的激勵下,我和高紅燕飛快地到達了豬行,準備捉豬花。“捉”就是買,跟“割肉”和“扯布”分別是指買肉和買布一樣,“捉豬花”的規(guī)范句子是:購買剛出生不久的小豬。

豬行上豬花真不少??!看到憨頭憨腦的豬花我打心眼里高興。我一眼看中了這頭目光炯炯的黑豬花,我發(fā)現(xiàn)它也正在看我,眼神像人,有探詢的意思,它的籠子上扎著一根紅布條,頗為奪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