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讀書太少,至今尚未見過有人專寫“沮喪”的文章。
李清照寫了一些,近乎凄涼。她的文字技巧太精致,即使連用仄聲,還是敲金嘎玉,反而表現(xiàn)不了沉沉奄奄的心態(tài)氣氛。宋詞是種美文學(xué),類似意大利的美聲唱法。
安德烈·紀(jì)德寫過一些,那是慵困頹唐,有心靈的生命在蛻變,作蛹期,年輕詩人必經(jīng)之路上的一站。沒寫長也沒寫深,諒來紀(jì)德不存心去寫“沮喪”,用了“沮喪”這個詞,主意卻在別處。
西班牙作家中有幾個已經(jīng)是很憂悒。英國作家中有幾個可說是多冥想的。阿左林、司密斯慣于傷感,細(xì)嚼寂寞,還不致沮喪。和馬拉美一樣純情。是暮色,不是夜色。
大概因為人在沮喪中時,拿不起筆,凝不攏神,百無聊賴,都嫌煩,嫌多余——可見文學(xué)作品都是成于“沮喪”還未來到時,或者“沮喪”業(yè)已過去時。
其他如音樂、繪畫……都沒有表現(xiàn)過“沮喪”。試想一個舞蹈家,要舞“沮喪”,呆滯、亸萎,不欲一舉手一投足,舞蹈家兀自在臺角的暗影里。這怎能形成藝術(shù)?舞蹈的極限藝術(shù)也不是。
沮喪者不閱讀,不言語,不奏樂?!拔冶緛碛辛寺犛X,現(xiàn)在卻只有耳朵。以前我有了視力,而今卻只有眼睛?!?——那么,藝術(shù)都是“興奮”,不同程度的興奮,甚至該說是某一層次的激動,全是精力的戲劇性。所謂恬漠、蕭閑、渾然忘機(jī)、乘化歸盡,仍是各有其內(nèi)在的興奮激動,不像評論家好事家所樂道的那么超脫、無為、心如古井、形似槁木。埃及、中國、希臘的古石像,看來安謐和平,那時,每尊都是叮叮當(dāng)當(dāng)碎屑紛飛,一斧一鑿地造作出來的。所有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了人的“有”。表現(xiàn)人的“無”的藝術(shù)是不可知的。
我不能一一征詢于世人,然而知道大多數(shù)人是可能有過悲哀、愁悶、疲乏、神志渙散這些欲說還休的經(jīng)驗。那是情感、情緒、生理、病理的事。沮喪非是病理生理情緒情感的事。
面前有一百男女,同時愿意回答我的提問,我便問:
“誰曾沮喪過?”
如果一百個回答都是:
“我曾沮喪過。”
有的更說:
“我不只沮喪過一次。”
更有的說:
“我正在沮喪中。”
我能什么呢,我能逐一問清,逐一解釋,最后那一百男女都會表示:
“真是的,我經(jīng)歷的不是沮喪,其實我并沒有沮喪過?!比绻且话賯€都是誠實的人。
在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個癱瘓臥床五十多年的女基督徒。她說:我有時不知不覺趨向沮喪。她說:有一次魔鬼在拍賣市場羅列它用過的工具,其中有一件形狀古怪,上貼“非賣品”標(biāo)識,引得顧客圍觀,有人忍不住動問了。魔鬼答道:其他的工具我可以割愛,唯獨(dú)這件不行,它叫“沮喪”,若不借著它,我就無法在人們的靈魂中為所欲為了。
那女基督徒已九十多歲,她說她戰(zhàn)勝了魔鬼。她是暗室中的王后,基督是主,是王,是新郎,將來迎娶她——一位待嫁的新娘自然是不沮喪的。夫家門第是那樣的有名望,夫婿的人品又是那樣的完美。
莎士比亞筆下的眾生,只有一個丹麥王子是沮喪者,那是在幕后,在臺后。幕前、臺前,戲劇要進(jìn)行,王子忙得很,動作、說白、表情——一個沮喪者是做不到的。
沮喪的名優(yōu),拒演《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筆下的沮喪者是在劇本之外,戲臺之外。曹雪芹的筆觸也不漏掉“沮喪”,在怡紅公子的額上點(diǎn)了一點(diǎn),然而旋即離題——按湯顯祖、曹雪芹他們的觀點(diǎn)觀念:情心即佛心,道的極致至多成圣,情的極致倒能成佛。下凡歷劫這種自圓之說,無限的美麗,只有東方藝術(shù)家才想得周全。所以賈寶玉沮喪了半個夜晚,寫了幾句偈,翌日又若無其事地找姐姐妹妹去了——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曹侯還能試遣愚衷,意思是百無聊賴之中,筆是拿得起的,神是凝得攏的。曹雪芹和莎士比亞兩大天才的晚年,都因失去了最眷愛的人而灰了自己的心。
我所說的“沮喪”,也不是莎士比亞和曹雪芹的晚年的“灰了的心”。
也許舊俄羅斯有“沮喪者”,例如列夫·托爾斯泰——他從小就有這種凡事追根的病,據(jù)自供:躺在沙發(fā)上,嚼巧克力,讀英國小說,便能治好他的沮喪(在年輕時)?;蛘?,清早走到野地里,看草尖上映著朝陽閃爍的露珠,也能治好他的沮喪(在年邁時)。他坦率,他無畏,他有許許多多話就是緘口不說,沒有寫出來的日記比寫出來的日記要多得多。這便是我所知的列夫·托爾斯泰。在偉大的人的面前,我們都好像是受騙者。
也許舊俄羅斯還是有一個沮喪者,詩人萊蒙托夫,或云萊蒙托夫筆下的畢巧林。在舞會中,在驛站上,立著走著,腰桿英挺,儼然貴胄架勢,一到無人的角落坐下,駝了背,垂了頭——這是“多余的人”中不失為優(yōu)雅正直的一個,俊杰厭世,括弧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