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帶回家后,我首先對此圖的署名者莫易仝作了一番研究。我查閱了許多書籍,但是沒有能夠找到任何有關莫易仝的史料。
地圖左下角簽署的“臣,莫易仝繪”幾個字屬于“臣字款”?!俺甲挚睢笔侵袊糯鷷?、字畫鑒賞方面的一個術語,它是指古代書籍作者或書畫作家在署名前加上一個“臣”字的落款方式。此種落款方式出現(xiàn)的原由無疑是為了向皇帝表示孝忠之心。1莫易仝的署名方式似乎在向我暗示,他或許是清朝朝廷中的一名官員。但是,我很快就否定了這種可能性。
清朝政府選拔官員主要通過科舉考試。進士科考試是清朝科舉的主要形式,它分為院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四級考試。前一級考試的優(yōu)勝者才有資格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乾隆年間的科舉考試對考生的書寫水平要求很高。而《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上的毛筆字水平實在無法令人相信,書寫者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謀得一官半職。莫易仝“臣字款”中的“臣”字靠左邊,這一寫法不完全符合清朝官方的規(guī)范。按照清朝宮廷的行文規(guī)則,凡是呈交給皇帝的奏折、文章以及字畫等文書必須在署名前面加上一個“臣”字。為了表示尊卑,這一“臣”字比署名字體小一些,并且通常居右邊。但也有一些例外。據(jù)史料記載,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間曾多次出京城南下巡視。在巡視時,一些沒有任何官職的民間人士,曾向皇帝進獻字畫作品。這些民間人士進獻的作品中,許多“臣字款”寫得不是非常規(guī)范。從莫易仝不高的書寫水平和不規(guī)范的“臣字款”可以推斷,此人應該是乾隆年間一位讀過些書的民間儒生。
《天下諸番識貢圖》摹本上的“臣字款”說明,莫易仝仿繪《天下諸番識貢圖》的目的是想將地圖呈獻給乾隆皇帝審閱。這就引出來一個問題:為什么莫易仝非要臨摹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為什么他不將《天下諸番識貢圖》的原本呈獻給皇帝呢?
經(jīng)過對圖中的文字和注釋做了一番研究,我揣摩出莫易仝仿繪《天下諸番識貢圖》的緣故。
首先,莫易仝仿繪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乾隆皇帝能夠知悉他的名字。按照清朝的管理體制,平民百姓甚至中、下等官吏親自向皇帝呈獻貢品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必須將貢品交給特定的官僚機構,通過清朝官僚體系一層一層地向上級傳遞。在傳遞的過程之中,許多貢品被清朝官吏們以各種借口截留下來或者以其他官吏的名義呈遞上去。莫易仝非常明白,如果將原圖委托官吏們呈獻給乾隆皇帝,最終皇上很可能根本不知曉他的名字。為了確保乾隆皇帝審閱地圖時看到自己的名字,莫易仝想出了一條妙計:在原圖的基礎上臨摹出一幅署有自己姓名的地圖。
其次,莫易仝想讓皇帝知道他在地理方面有所專長。為此,莫易仝特意在仿繪的圖中添加了許多原圖中沒有的注釋,同時在圖的左上方特意注明“凡未加紅圈者皆原圖所未命名者”。
最后,并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于避諱。康、乾兩朝時期文字獄是文人的夢魘,許多學者在文字書寫方面由于疏忽大意遭他人誣陷,從而變成刀下鬼。莫易仝深知避諱的重要性。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在中國地域?qū)懹袃蓷l注釋——“皇朝圣土”和“本朝天下之第一大國也……”在現(xiàn)今太平洋海域注有三個“大明海”的標識。莫易仝非常明白,這些原圖注釋都與明朝相關。倘若將原圖呈交上去,他非但不會得到賞識,還可能會被認為妄想明朝復辟。為了避免誤會,同時盡量反映《天下諸番識貢圖》的原狀,莫易仝仿繪原圖時對明朝時期的地理名稱做了一些改動。他將明朝的“湖廣”省改成清朝“湖北”和“湖南”的省份建制,在“南直隸”旁增加了“安徽”,并且他還將三個“大明海”的原注改為“大清?!?。通過這一系列的改動,莫易仝試圖表明,《天下諸番識貢圖》中的原注已經(jīng)變?yōu)橘濏灤笄逋醭淖⑨屃恕?
對莫易仝身份有所認識,并且找出他仿繪《天下諸番識貢圖》的緣故之后,接下來需要破解的疑團就是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的出處。
史料中沒有能夠查找到任何有關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的記載。然而,圖中太平洋海域內(nèi)的一個紅圈注釋引起了我注意。該注釋寫道:“一于永樂十三年,隨正使太監(jiān)馬三寶等往榜葛剌諸番直抵忽魯謨斯等國,開讀賞賜,至永樂十六年回京?!弊⑨屘峒暗摹罢固O(jiān)馬三寶”指明朝初期著名航海家鄭和。毫無疑問,該注釋在向我暗示: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一定與明朝鄭和下西洋相關。帶著重重疑問,我鉆進了鄭和下西洋的史料和相關論文之中。
史學界一致認為,15世紀中期成書的《星槎勝覽》、《瀛涯勝覽》和《西洋番國志》是記載鄭和下西洋的三部原始史料,具有極高的可信度。研讀這三部史冊后我發(fā)現(xiàn),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中有關鄭和下西洋的原文注釋與《星槎勝覽》記錄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文字記錄幾乎完全一致。2這種一致性說明,1418年《天下諸番識貢圖》與《星槎勝覽》有關聯(lián)。
《星槎勝覽》成書于1436年,署名作者為費信。此人信奉伊斯蘭教,明永樂七年至宣德六年間(1409年至1431年)曾四次隨鄭和下西洋。在最后一次出航之后,費信撰寫了《星槎勝覽》一書,記述他親眼所見的異域風土以及耳聞的異俗人情。此書流傳至今已形成多種版本,史學界將這些版本歸為兩大類:兩卷本和四卷本。1四卷本與兩卷本相比較,前者用句措辭比后者更有文采。四卷本的自序?qū)懙溃骸安奢媹D寫成帙?!贝擞浭霰砻魉木肀局懈接械貓D。但是,兩卷本自序中卻未提“圖”字。四卷本序文的后題還寫道:“正統(tǒng)元年丙辰春正月吉日臣費信稽首謹序?!币罁?jù)四卷本自序和后題中費信的“臣字款”,有些學者推測,兩卷本為費信編撰的原版,而四卷本則是在兩卷本的基礎上編輯而成。編撰四卷本的目的是呈報給皇帝過目。
《星槎勝覽》四卷本中曾經(jīng)附有地圖,而且《天下諸番識貢圖》中一條注釋的文字與《星槎勝覽》中的一段文字極其相近。這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現(xiàn)象使我確信,《天下諸番識貢圖》應該是《星槎勝覽》四卷本提到的“采輯圖”中的一種。
似乎覺得找到《天下諸番識貢圖》的出處了,為此我感到非常興奮。不僅如此,當我發(fā)現(xiàn)地圖上有關異國奇俗的注釋與史書記載的15世紀世界風土人情相一致時,我更是感到激動不已。
今北美洲靠近阿拉斯加地帶有一紅筆圈注:“此地人種亦如契丹、蒙古,以魚為食?!钡乩沓WR告訴我,這是有關因紐特人的注釋。因紐特人的長相與蒙古人非常近似,并且魚是因紐特人的主要食物之一。
今美國西部地域有一紅框注釋:“此地土人膚色黑紅,頭腰皆披鳥羽,亦有食人之習也?!边@一描述與史書中有關北美印第安人的記載完全相符。
今南美洲有兩個紅筆圈注:“有城市皆用巨石而建,故曰其石城也?!薄按说刂裥沤淘话屠ǎ匀思乐?,以火拜之。”前一個注釋與印加帝國有關,印加帝國時期的許多城市建筑以巨石作為建材,且城市大多建在山頂或高原地區(qū)。印加帝國起源于13世紀左右,15世紀中期達到全盛,16世紀30年代亡于西班牙人的刀槍之下。后一個注釋應指秘魯中世紀時期印第安人信奉的“帕拉卡斯”(Paracas)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