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每件“故舊的事”都值得一講。不值得一講的故事,用講故事的術(shù)語來說,就叫“此人無故事”,從寫作的角度講,就叫“沒有可讀性”?!妒旰鲇啤穼懥宋遗c艾倫十年間發(fā)生的事情,還算有點悲歡離合,也就有點“可讀性“。但如果我把我現(xiàn)在跟黃顏的日常生活寫出來,就不過是些飲食起居柴米油鹽了,可能剛開始還有幾個人看,但如果我天天記錄我的生活,就成了流水賬,也就沒人愛看了。
并不是每個值得一講的故事都適合我來講,像《狼圖騰》這樣的故事,既然有這么多人看,說明有“可讀性”,值得一講。但這樣的故事不適合我來講,我也懶得細看,找個比較好的評論文章,看一眼了事,因為這樣的故事,重點不在故事,不在細節(jié),而在它傳達的 message ,只要把 message 搞清楚,就算徹底領(lǐng)會這本書了,那些細節(jié)描寫,都是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傳達 message 的,不看也罷。
有不少網(wǎng)友把自己或朋友的故事推薦給我,問我能不能寫出來,我在這里感謝這些網(wǎng)友對我的信任,同時也向那些故事未被選中的網(wǎng)友道個歉,由于種種原因,我不可能把每個人的故事都寫出來。
下面我就說說我選擇故事的基本原則:
我選擇講哪個故事的時候,首先看有沒有“故事”,也就是有沒有“可讀性”,其次我也要看看適合不適合我講。
什么樣的故事在我看來有“可讀性”呢?
1、 至少要有點與眾不同的地方
與眾雷同的故事就沒有“可讀性”,因為人人都經(jīng)歷過,沒經(jīng)歷過也聽說過,這樣的故事講出來就沒人聽,除非你的敘述語言非常出眾,讀者不在意故事如何,只享受你的語言。
我知道我的敘述語言還沒到那種火候,我也知道懂得欣賞敘述語言的讀者并不多,所以我很在意故事的“可讀性”。
實際上,故事沒有可讀性,完全憑作者的語言特色吸引讀者,也是不長久的。不管是怎樣出色的語言,看多了,就厭倦了。風(fēng)趣的語言,剛看的時候,會覺得很有趣,但如果一本幾十萬字的小說,沒什么吸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就是滿篇插科打諢,耍嘴皮子,讀者很快就厭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