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兒童天然的語言表達形式,成人要尊重孩子這種獨特的表達形式,給他們提供安靜舒適的繪畫環(huán)境。不因為孩子筆下的作品遠離常態(tài)的規(guī)范而指手畫腳,否則孩子的創(chuàng)作激情將受到摧殘。對于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他們畫了什么,而是他們畫的是否開心!
桐桐越來越喜歡在紙上“胡寫亂畫”了,不僅幾乎每天都心血來潮,而且拿起筆來就十分專注,有時候還一邊畫一邊念叨著:
“這個是爸爸,長著兩條長長的尾巴;這個是媽媽,長著兩條長長的尾巴;這個是三姨,也長著尾巴……”
“這個是公雞,這個是母雞……”
“這個眼睛里有眼珠子……”
……
但根據(jù)她念叨的內容去觀察她筆下的“畫”時,看到的卻分明是一些凌亂的線條或圖案,所謂的帶尾巴的爸爸、媽媽、三姨之類的根本沒有形成基本的人體結構,最接近圖形的也不過是一個大球上漂著兩根線。
如果遇到涂顏色的地方,或者手頭有可以選擇的畫筆,則紫色和藍色是她的最愛。有時候小家伙恨不得把所有的顏色都涂成紫色和藍色,有一次帶她在公園畫顏料畫,竟然把整個kitty貓都涂成了紫色調!
有時候桐桐還喜歡拉著我們陪畫,偶爾還命令我們給她畫這畫那,畫得不符合她心意了,還嚷著“不對”……
小家伙對涂鴉的日漸癡迷,讓我忍不住想就這個話題啰唆幾句……
正如孫瑞雪老師所說,繪畫是兒童天然的語言表達形式,對于他們來說,拿筆畫畫就像成人說話一樣自然。所以一般孩子過了一歲,就會自然拿起筆來畫,但直到兩歲多以前,孩子“繪畫”時的注意力還更多地在筆的抓握而非繪畫的主題上。兩歲多的孩子,則由于一年左右的握筆鍛煉而具備了控制筆的能力,能夠在紙上畫出相對流暢的線條,這種“創(chuàng)作體驗”讓因自我意識發(fā)展而喜歡體驗自己力量的他們感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他們也因而對繪畫本身產成了一種本能的好感,樂此不疲。
但這個時期的繪畫還沒有相對規(guī)范的形狀,而是一些不大規(guī)則的線條,如果不是寶貝“自畫自說”,恐怕成人很難看出其中的奧妙。但對于孩子來說就不一樣了,他們這些線條可不是“無的放矢”的亂寫亂畫,而是具有了一定的目的,表達著他們的生活感受,被專家稱為“兒童時期的符號系統(tǒng)”。
如果孩子樂于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畫意,我們便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的畫已經有了主題,表達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偏好。比如,桐桐喜歡小貓、小豬,她經常把自己涂鴉的線條命名為這兩個小東西,盡管看起來一團亂麻。前些天帶她回山東外婆家,她經常在紙上畫爸爸,顯然是想爸爸了……
對顏色的偏好也可能在這個時期有所顯現(xiàn),桐桐對紫色和藍色的極度偏好便是一個例子。
那么,家有兩歲的“涂鴉寶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以下是一些個人體會:
◆ 尊重孩子獨特的表達形式,給他們提供安靜舒適的繪畫環(huán)境。不因為孩子筆下的作品遠離常態(tài)的規(guī)范而指手畫腳,否則孩子的創(chuàng)作激情將受到摧殘。因為對于孩子來說,重要的不是他們畫了什么,而是他們畫得是否開心!
◆ 給孩子提供無毒的畫筆,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懂得保護自己,常常會發(fā)生玩弄畫筆的現(xiàn)象,甚至把筆頭放進嘴巴,形成健康隱患。
◆ 不因孩子在墻上、地板上、床單上胡寫亂畫而輕易加以責怪,很多時候孩子這樣做并非有意破壞家里的衛(wèi)生,而是在釋放涂鴉激情。所以大人寧可費些力氣去擦洗,或者買可以自行消融的畫筆任他們在墻上折騰。當然,可以盡量給孩子講清不能到處亂畫的道理,也可以給孩子購置一個可愛的畫板或畫桌,讓他們一開始就形成良好的繪畫習慣。如果孩子堅持在墻上地上亂畫,實在看不過去也可以果斷地把孩子抱開,同時告訴孩子“墻(床單、地板等)不是用來畫的,畫應該畫在紙上”。
◆ 這個時期的孩子偶爾還會朦朧認識到自己繪畫能力的局限,有意讓爸爸媽媽給自己示范。如果受到這種邀請,爸爸媽媽不要借機充當權威,以免孩子“自慚形穢”,可以在示范時多一些民主的互動,比如,畫個小狗,問問孩子:“這樣畫可以嗎?”畫個小貓,問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小貓漂亮嗎?”那么,即使在被示范的過程中,孩子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審美觀,這對于孩子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和鞏固繪畫的信心定有助益。
◆ 鑒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對顏色產生了敏感,可以多跟孩子做些有利于色彩認知的游戲,他們的“涂鴉”將因此充滿了對色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