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總是來得晚,很難進入別人的游戲

給孩子當下的幸福 作者:馬麗娟


很多次聽到“我的孩子很難融入到孩子群體中”,“我的孩子被一些大孩子排斥”,“孩子告訴我某某人搶了他的玩具”等等這樣的話。

使得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我們不能確定到底是什么,但是我們在試圖進一步了解,為什么這個孩子會有這樣的困難,而其他孩子卻很少有這樣的困難,甚至沒有呢。

孩子在群體中生活,要說他們與人交流,一點困難、矛盾和沖突都沒有是不太現(xiàn)實的,尤其是孩子與孩子的交流,更是容易出現(xiàn)摩擦和沖撞。

例如,一個孩子不小心碰撞到了另一個孩子,被碰到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會立刻、毫不猶豫地還擊碰他的孩子,至于用什么方式回應,可能會直接用撓、抓、推、踢、大哭……,總之很多種方式。

要是一個成人被人碰了一下,這個成人會先想想:哦,他為什么要碰我呢?之后,也許會選擇用語言反問,或是一個疑惑的表情給對方,或是一個俏皮的肢體動作詢問,噢!為什么會這樣?……不管是哪一種表達方式,總之,成人都是用思考過了的方式來回應,不會像孩子那樣迅速而沒有“思考”地,很直接給一個回應。

在這里,不想討論孩子和成人在發(fā)生問題時使用的解決方式的不同,而是更想通過這樣的比較,說明孩子在群體中更容易產(chǎn)生沖突,更容易出現(xiàn)交流困難。

因為他們的交流方式在某些成人眼里,那和打架、鬧矛盾是一樣的。因為有的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會又抓又撓,雖然還帶著微笑又抓又撓,但這種行為讓人看著,還是不能不把它和沖撞聯(lián)系在一起。但實際上孩子就是會這樣交流,只不過他們交流的方式是某些成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我們成人不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時,就會認為他們是在沖突中。

我們教育孩子的目標,并不是鼓勵孩子們彼此傷害對方,教育者也不會不去考慮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正是為了孩子的健康考慮,我們要學會、看得懂孩子們所做的事情,才會真實地知道什么是健康的。

所以在看待孩子進入群體的困難時,就不能用大人的當下經(jīng)驗來衡量孩子的困難緣由,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判斷是不是準確的,是不是正確的。

所以我們不輕易通過一個事情就判斷,我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很困難,他(她)經(jīng)常被排斥……

如果孩子進入群體困難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我們成人的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那誰來幫助成人解決成人的問題呢。

有一個孩子,他很會創(chuàng)造游戲,大家都很喜歡和他玩兒,其中有一個孩子也很想和他一起游戲。但是,這個孩子每天來上學的時候,總是比別的小朋友晚一段時間。等這個晚來的孩子到園的時候,大家的工作都已經(jīng)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所工作的內(nèi)容自然也就很豐富,晚來的孩子就看不懂別人在干什么,至少當下是這樣的。他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因為那些都是他的好朋友呀,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加入人家,也不清楚從哪里開始入手進入到游戲中。晚來的孩子積極地、努力地想辦法,嘗試著用各種方式進入游戲中。他試圖給小朋友們一些建議,但是都被否了,因為他的建議和人家的需要正好相反。他又拿了一些棉紗給人家用,卻是從人家剛搭好的東西上拆下來的,人家沒感謝他反而請他再給人家放回去……

我們說學會與人合作,其中一點是要能發(fā)現(xiàn)對方的需要,才能促使對方接受我們和他一起做一個事情。其次不能只發(fā)現(xiàn)需要,還要會做所需要的這個事情。而我們發(fā)現(xiàn),此刻,這個晚來的孩子既發(fā)現(xiàn)不了對方的需要,也做不了幫助對方的事情,做什么似乎都不對勁了,也談不上和人家合作了。于是,他自己也感到很受挫,很不舒服。

從這種情況來看,我們要是不去思考觀察這其中背后的原因,就很容易理解為班里有一群強勢的孩子在排斥這一個孩子,使得所有的孩子都不和這個孩子玩;還會理解為,這個孩子是不是需要其他特殊的幫助啊……

在老師們調(diào)整了以后,收到了很大的一個禮物,讓大家很是興奮。

有一天,那個晚來的孩子他按時來園里了,他先進入到工作中了,他后面來的孩子就問:“我可以參加你的游戲嗎,我可以和你玩嗎?”這個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之后一臉陽光:“當然可以啊。”因為,問他可否同意的孩子中就有那個最會創(chuàng)造游戲的孩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