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因為這個區(qū)偏僻,郵局的送報業(yè)務還沒有覆蓋到。于叔叔也覺得這是個實在的問題,就請那老教授幫他寫了一封申請信,大意是想和郵局的門市商議,由他來代理這一區(qū)的送報業(yè)務,然后收取一小部分傭金。
簽了合約,廣告又做出去。出人意料,當個月竟然就收到三百多份訂單。
于叔叔自然又喜又憂,生意來得實在順利,可是,這樣多的訂戶,他自己哪里應付得過來。
他就對我爸媽說,大哥,你看。本來想清清閑閑地做件事,我就是個勞碌命。爸爸也有些擔心,說有了辦法沒有。于叔叔說,生意來了我是不會放的,依鳳說了,老辦法,雇人幫忙。
于叔叔當機立斷了,實施起來是雷厲風行。到人才市場外頭雇下了幾個郊區(qū)來的小年輕,買了幾輛新嶄嶄的二六飛鴿,作為送報的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是,還請爸爸幫他畫了他們這一區(qū)的地形圖,實實在在地給這些小年輕搞了個生動的業(yè)務培訓。
后來,看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其中關于“飛達”快遞公司的那些情節(jié),我是一路笑著看過來的。那是我再也熟悉不過的,和于叔叔當年組建“送報梯隊”的種種舉措如出一轍,怎么看怎么親切。
由于于叔叔的身體力行,整支梯隊漸漸訓練有素,不令而行。業(yè)務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起來了。顯陽這時候從技校畢業(yè)了,給于叔叔當了副手。他并沒有去依鳳阿姨廠里工作,因為這個廠在行業(yè)競爭中風雨飄搖,現(xiàn)在是已經瀕臨破產。依鳳阿姨談起這個終究有些悵然,說兒子沒接上班是計劃跟不上變化。聽說顯陽因為當年報考的事情,內心和她產生了很大的芥蒂。于叔叔說起,她并沒有后悔過自己當初的決定,只覺得自己一個小人物,是被時局所左右罷了。她也仍然沒有采納于叔叔的建議辭了工過來幫他的忙。她倒是也想和別的老職工一樣辦個內退,然而廠里要以很低的代價買斷她二十年的工齡,之后就兩不管了。她始終狠不下心來,就這么一直僵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