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節(jié):五、出兵阻撓北伐,妨礙中國統(tǒng)一(6)

日本改變中國 作者:王海濤


就在這一背景下,6月27日,一場決定未來對華侵略政策的"東方會議"在東京召開。為期10天的會議,在結束的時候提出了一份《基于對華根本方針的當前政策綱領》。

這份綱領除了提出將滿蒙與中國本土相分離的方針之外,還提出了對中國內(nèi)部事務進行武力干涉的政策。綱領規(guī)定,一旦今后中國發(fā)生"動亂"影響日本在華利益,日本將堅決進行武力干涉。

這一決策對于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的北伐革命無疑是當頭一棒。不僅如此,該政策還決定了之后日本"經(jīng)濟掠奪"和"共榮"政策的出臺。此后,日本加劇了對中國的武裝侵略。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對北伐革命的武裝干涉成為必然。

1927年,北伐軍在徐州遭遇失敗,在國民黨內(nèi)部斗爭之下,南京與武漢政府"合流",蔣介石于8月下野。

曾在日本有過求學經(jīng)歷的蔣介石似乎一直擺脫不了其革命事業(yè)中的"日本情結"。這年9月,蔣介石故地重游,訪問日本并與田中進行了接觸。兩人的會談就反共達成一致意見,但蔣介石沒有答應田中讓其放棄北伐的要求。

11月18日,國民黨將蔣介石從日本召回,蔣介石重新上臺并于1928年1月7日重新?lián)螄窀锩娍偹玖睢?個月后,國民黨宣布北伐,北伐軍直逼濟南。

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借口,二次派兵登陸青島,并于4月20日出兵濟南。5月1日,革命軍打入濟南,中日軍隊在濟南出現(xiàn)對峙局面。

5月2日,已經(jīng)抵達濟南的蔣介石在日記中這樣記述自己的心情:小不忍則亂大謀,圣賢所戒,慎之,勉之。

蔣介石以答應負擔日方此次出兵的軍費為條件,希望進入濟南的日軍撤回青島,但是其忍讓沒有換回日本的退步。

5月3日,日軍大舉進攻濟南,不論兵民,一律開槍射殺。野蠻屠殺中國人超過千人。面對如此慘狀,蔣介石繼續(xù)忍讓,下令不準對日軍還擊。

對于這一慘案,日本報紙進行了歪曲事實的報道。

日本陸軍省在東京《時事新報》上發(fā)布消息說,中國軍隊在濟南附近集結了4萬人,對日本懷有惡意。目前正是進行果斷出擊,解決中國問題的良機,并認為應該大舉增兵。

"濟南事變"之后,蔣介石決定對日忍讓,打算繞道北伐。5月5日晚,北伐軍主力撤出濟南。但是此舉反而助長了日軍的氣焰,繼續(xù)向山東增兵,以迫使中國軍隊"投降"。

7月1日,日軍向北伐軍發(fā)出"通牒",要求蔣介石道歉并處罰相關高級軍官,還有解除抗日軍隊的武裝以及禁止反日宣傳等具有挑釁性的要求。

由于蔣介石拒絕道歉,集結在山東的日軍在5月8日清晨炮轟濟南。濟南隨后淪陷,日軍進行了3天的炮轟和屠殺,日軍肆意搶掠奸淫,中國軍民死難超過4000人。日本軍國主義的重新抬頭,給一度順利的北伐戰(zhàn)爭以沉重打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