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全世界絕大多數(shù)國家都有立法規(guī)定,不到哪個年齡段的孩子是不能飲酒也不能買酒的。如果你到一個店里去,說我要買酒的話,營業(yè)員會根據(jù)你的年齡做出判斷,如果那么小一個小孩子,說我來兩斤酒,那是不能賣給他的。如果你賣酒給未成年人,也是違法的。這樣一些規(guī)定充分表明,從對孩子們負責的角度講,全社會都有責任,而這種責任甚至要通過立法來保障。所以《弟子規(guī)》的這個規(guī)定毫無疑問,在今天依然是有效的。
無論在古代還是在今天,《弟子規(guī)》中"勿飲酒"的規(guī)定都同樣適用,孩子們都必須遵守。但是,對于成年人來說,是不是就可以隨意飲酒呢?成年人喝酒時,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呢?
對成年人或者青年人來講,喝酒應(yīng)該有一個度。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是很多的。
酒池肉林的故事大家應(yīng)該都聽過的,商代晚期的君主基本上都是一些淫暴好酒之徒,他們喝了酒之后,原來暴躁的脾氣越來越厲害,干的壞事也越來越過分。為什么商朝的貴族喝酒特別容易喝出事情來?因為他的酒器是青銅器,青銅里面有鉛,而一用青銅器裝酒,鉛的揮發(fā)更厲害。所以現(xiàn)在很多歷史學家判斷,商朝晚期這些喝酒無量的貴族基本上是鉛中毒的。中毒后,他的意識就不會清醒。如果他的意識不會清醒,他對做出來的事情還談得上負什么責任。
以酒誤國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不勝枚舉。楚共王和晉國的軍隊在鄢陵打了一仗,楚國吃了敗仗,楚共王的眼睛中了一箭。為了準備下一次戰(zhàn)斗,楚共王費盡心機,調(diào)兵遣將,這個時候他準備和一個叫子反的大司馬一起商量下一步的安排。結(jié)果楚共王左等右等都沒等來,原來子反喝酒喝醉了,如同爛泥一般,這就把軍國大事給誤了。楚共王只能對天長嘆:天敗我也!
成年人如果喝酒不能把握適度的原則,也會產(chǎn)生很嚴重的后果,輕者失態(tài)誤事,重者喪命亡國。既然如此,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喜歡喝酒,甚至有時候還會以醉酒為榮呢?
中國有非常獨特的酒文化。中國傳統(tǒng)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理由可以叫人喝酒,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理由叫人合理、合情地喝醉。
比如《水滸傳》里,如果武松沒有那十八碗酒壯膽,他怎么能把老虎給打死呢?如果魯智深不喝酒,他還叫魯智深嗎?比如我們知道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是一個讓人可憐可氣可恨又有點可愛的人物。如果孔乙己不喝酒,怎么會有下面這一段非常精彩的話:"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就酒這個東西,讓孔乙己的形象躍然紙上。
如果你到唐詩宋詞里面找飲食方面的東西,找到最多的一定是酒。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詩歌,比如要送人的話這句就很有名,"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句詩是王維的,到今天還在用。喝到極致的話,還是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自己一個人,端著一杯酒,對著月亮,首先得喝醉,你發(fā)現(xiàn)月亮里除了吳剛還有一個自己,自己眼前還飄著一個自己,對影成三人,這都喝到一種飄飄然的境界了。曹操也借酒發(fā)出對人生的感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唐詩當中描寫非常舒適、悠閑的生活,也跟酒有關(guān),比如白居易就有"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晚上看看天暗了,快要下雪了,大家一想,家里肯定挺冷的,要不坐下來喝一小杯,非常悠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