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是想起大英博物館中那不知名的西亞男子,我想起在蘭嶼雅美人的葬地里一代代的死者,啊--原來他們都在回歸母體。我想起我自己,睡覺時也偏愛“睡如弓”的姿勢,冬夜里,尤其喜歡蜷曲如一只蝦米的安全感。多虧那篇文章的一番解釋,這以后我再看到屈身葬的民族,不會覺得他們“死得離奇”,反而覺得無限親切--只因他們比我們更像大地慈母的孩子。
4
神話退位以后,科學(xué)所做的事仍然還是不斷的解釋。何以有四季?他們說,因為地球的軸心跟太陽成二十三度半的傾斜,原來地球恰似一側(cè)媚的女子,絕不肯直瞪著看太陽,她只用眼角余光斜斜一掃,便享盡太陽的恩寵。何以有天際垂虹,只因為萬千雨珠一一折射了日頭的光彩,至于潮汐呢?那是月亮一次次致命的騷擾所引起的亢奮和委頓。還有甜沁的母乳為什么那么準確無誤的隨著嬰兒出世而開始分泌呢?(無論孩子多么早產(chǎn)或晚產(chǎn))那是落盤以后,自有訊號傳回,通知乳腺開始泌乳……科學(xué)其實只是一個執(zhí)拗的孩子,對每一件事物好奇,并且不管死活的一路追問下去……每一項科學(xué)提出的答案,我都覺得應(yīng)該洗手焚香,才能翻開閱讀,其間吉光片羽,在在都是天機乍泄??茖W(xué)提供宇宙間一切天工的高度業(yè)務(wù)機密,這機密本不該讓我們凡夫俗子窺伺知曉,所以我每聆到一則生物的或生理的科學(xué)知識,總覺敬慎凜栗,心悅誠服。
詩人的角色,每每也負責(zé)作“歪打正著”式的解釋,“何處合成愁?”宋朝的吳文英作了成分分析以后,宣稱那是來自“離人心上秋”。東坡也提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解釋,說得簡直跟數(shù)學(xué)一樣精確。那無可奈何的落花,三分之二歸回了大地,三分之一逐水而去。元人小令為某個不愛寫信的男子的辯解也煞為有趣:“不是不相思,不是無才思,繞清江,買不得天樣紙?!边@么寥寥幾句,已足令人心醉,試想那人之所以尚未修書,只因覺得必須買到一張跟天一樣大的紙才夠?qū)懰臒o限情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