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奧妮·貢布里希
我的爺爺恩斯特·貢布里希通常并不替年輕朋友寫書,而他研究的也并非歷史,而是藝術史。因此,對于他的第一本著作《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歷史》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廣受喜愛,他格外開心而且驚訝。
這本書是他年輕時在很大的時間壓力下寫成的。事后他認為,這兩點都有助于此書歷久的成功。然而,若非1935年在維也納有許多巧合湊在一塊兒,也許根本不會有這本小書出現(xiàn)。
這本書是這樣來的……
我爺爺在維也納大學念完博士學位后沒有找到工作,在那個經(jīng)濟蕭條的年代,要想找到一個職位的希望也很渺茫。一位相熟的年輕編輯來找他,問他是否有興趣看一本寫給孩子看的英文歷史書,并將它翻譯成德文。那本書是由一位當時在倫敦學醫(yī)而他們兩人都認識的朋友所推薦,準備在一套名為“兒童知識文庫”的叢書里出版。
我爺爺并不怎么欣賞那本書,便對后來在英國創(chuàng)辦了“Thames &Hudson”出版社的出版商諾伊拉特(Wslter Neurath)說那本書并不值得翻譯。“我覺得我可以寫得更好?!彼f,于是諾伊拉特便請他先寫一章寄給他看看。
我爺爺在寫作博士論文的最后階段時,曾和他朋友的小女兒通信,小女孩想知道他整天都在忙些什么。他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她解釋他博士論文的主題,從中獲得很大的樂趣,而他事后也說,當時他對于念大學期間天天使用的學術寫作方式有一點厭倦。他堅信能用簡單的話將大部分的事情解釋給一個聰明的孩子聽,而不需要使用復雜的專業(yè)術語。于是他便以騎士時代為題,寫了生動的一章寄給諾伊拉特。諾伊拉特非常滿意,但卻加了一句:“為了讓這本書如期出版,我得在六周之內(nèi)拿到完整的稿子?!?/p>
我爺爺根本不確定自己是否辦得到,可是這個挑戰(zhàn)很讓他心動,于是他答應試試看。他很快地定下了大綱,決定要將哪些世界歷史事件納入到書中。他很簡單地自問,過去有哪些事件曾影響了多數(shù)人的生活,哪些是大家直到如今都還記得的,之后便開始每天寫一章。上午時他讀遍家中所有與該日主題有關的書籍,也參考一本大型工具書;下午就到圖書館去,盡可能廣泛地閱讀出自那個時代的文獻,使他的敘述更加可信;晚上的時間則留給寫作。只有星期天過得比較不一樣——不過,要敘述這一部分, 我得先介紹我的奶奶。
她名叫伊爾莎·黑勒(IlseHeller),在大約五年前從波西米亞到維也納來繼續(xù)學鋼琴。不久后她就成了萊奧妮·貢布里希(LeonieGombrich)的學生,我的名字就是依她而取的。于是伊爾莎·黑勒在尚未認識她未來的丈夫之前,就先認識了她將來的婆婆。萊奧妮介紹他們兩人認識,并且鼓勵我爺爺帶她的新學生去參觀維也納的博物館和名勝。1935年時,他們在維也納森林里散步,中間停下來休息,我奶奶后來回憶道:“我們當時也許是坐在林間空地有陽光的草地上,或是坐在一截倒下來的樹干上。”我爺爺從上衣口袋里拿出了一卷書,問道:“我可以念點東西給你聽嗎?”
“你知道,他用念的確實比較好,”如今我奶奶這么說,“他那時候的筆跡就已經(jīng)潦草得很。”
所謂的“東西”自然就是這本簡明世界史。我奶奶顯然很喜歡她聽見的東西,于是我爺爺就在之后的幾個星期里繼續(xù)朗誦下去,直到這本書完成,我爺爺也準時把稿子交給了諾伊拉特。如果大聲朗誦這本書,就能知道語氣對這本書有多么奇妙的影響,而自獻詞中可以察覺我爺爺是多么珍惜那些時光。一位曾是騎馬教練的記者替這本書完成了插圖,每幅畫是五先令的酬勞。我爺爺總愛說,圖中的馬匹比人生動得多。
那本書于1935年出版時頗受好評,書評家都以為我爺爺是個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不久后那本書就被翻譯成五種文字,但我的爺爺奶奶已經(jīng)去了英國,后來就一直留在那兒。納粹黨人不久之后就禁了這本書,不是為了反抗的緣故,而是認為該書的觀點過于頌揚和平。
然而這并非這本書的終點。戰(zhàn)爭結束幾年之后,我爺爺設法取回了這本書的版權,但他寫成這本小書時所生活的那個世界已經(jīng)離得遙遠。許多年過去,這本書無人聞問,直到他在三十多年后收到(DuMont)出版社的詢問。于是1985年出版了德文版的第二版,添加了最后一章。我爺爺再度欣喜地見到此書大獲成功,被譯成多國文字。他興致勃勃地替各個國家的讀者編排不同的版本,而且很重視讀者的意見,唯獨對一種語言的翻譯持有異議。除了這本書之外,我爺爺有許多書都是用英文寫成。如果有朝一日這書要出英文版,他堅持要自己翻譯。十幾年來,他一直拒絕將此書譯成英文,盡管不斷有人拜托他。他的排拒不完全是因為忙碌,他同時覺得英國歷史都是圍繞著英國國王與王后打轉。英國年輕人能接受來自歐洲的觀點嗎?
直到1990年代,當時所發(fā)生的事以及歐盟日漸重要的意義,終于使他相信英國的孩子也許真的會感興趣。
于是在他生命充實的晚年,他開始著手他第一本著作的英文版。
在他開始翻譯后不久,他略帶驚訝地對我說:“我又開始看我的《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發(fā)現(xiàn)其中真是有不少東西。你知道嗎,我相信這是本好書!”當然他也略作了些修正,添加了有關史前人類的新資料,請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一個研究早期佛教的專家,把第十章寫得更好一點,而他的助理卡洛琳·慕斯提(CarolinMustill)則在他修改有關中國歷史那一章時提供了很多協(xié)助。
當他于2000年以91歲高齡去世時,此書的英譯工作仍在進行中,所以最后的幾句話應該留給他來說:“我想強調(diào),”幾年前他在土耳其文版的前言里這樣寫道,“這本書寫來并非為了取代學校里的歷史教科書,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因為學校里的教科書具有其他目的。我希望我的讀者能輕松地讀這些故事,不需要作筆記,也不需要背誦人物名字和年代。我也承諾,我不會考他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