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爭論在1981年結(jié)束。那一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塔普林(Laurence E. Taplin)和格里格(Gordon C. Grigg)注意到,灣鱷的舌頭表面會流出一種清澈的液體,他們懷疑這才是鱷魚鹽腺的分泌物。但是液體分泌的速度太慢,無法收集進行分析。他們給鱷魚注射鹽水刺激鹽腺分泌,也不成功。最后,他們采用的辦法是給鱷魚注射氯醋甲膽堿——以前的實驗已表明,給其他海洋爬行動物注射氯醋甲膽堿能刺激鹽腺的分泌。鱷魚舌頭上果然不停地分泌出液體,能夠用針筒收集來分析鈉、氯、鉀離子的含量并測定滲透壓。他們同時也搜集了鱷魚的眼淚作為比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些分泌液的鹽分比血鹽濃度高得多,大約是其3~6倍,滲透壓則是血液滲透壓的3.5倍,和海水的滲透壓相當。而眼淚的鹽分雖然也升高了,但只是血鹽濃度的2倍左右。隨后,他們對鱷魚舌頭做了解剖,在舌頭的黏膜上發(fā)現(xiàn)了鹽腺,其構(gòu)造和其他海洋爬行動物的鹽腺,特別是海蛇舌下的鹽腺很相似。此后,其他人的研究也都證實了這個發(fā)現(xiàn)。
如此看來,鱷魚是通過舌上分泌液而不是眼淚來排泄鹽分的。那么,鱷魚的眼淚起什么作用呢?鱷魚通常是在陸地上待了較長時間后才開始分泌眼淚,是從瞬膜后面分泌出來的。瞬膜是一層透明的眼瞼,鱷魚潛入水中的時候,閉上瞬膜,既可以看清水下的情況,又可以保護眼睛。瞬膜的另一個作用是滋潤眼睛,這就需要用到眼淚來潤滑。
鱷魚吃東西的時候是不是真的會流淚?佛羅里達大學的動物學家肯特?弗列特(Kent Vliet)2007年在鱷魚飼養(yǎng)場觀察、拍攝了4頭凱門鱷、3頭短吻鱷在陸上進食的情況,發(fā)現(xiàn)其中的5頭的確會邊吃邊流淚,有的甚至眼睛會冒泡沫。它們吃的是像狗食一樣的加工食品,當然犯不著為這些食物哭泣。弗列特推測,這是因為鱷魚進食時伴隨著吹氣,壓迫鼻竇中的空氣和眼淚混合在一起流出來。
但是,鱷魚流淚是在排鹽的說法仍在教科書、科普讀物、知識競賽中廣為流傳??梢?,言之鑿鑿的傳說、見聞固然不足為憑,教科書也未必完全可靠。
鱷魚的心臟
我們?nèi)ンw檢的時候,通常都要測量血壓。它實際上是血液流動時作用在動脈管壁上的壓力。心臟收縮時,心室把血液壓進動脈,產(chǎn)生一股壓力,讓血壓達到最高。然后心臟舒張,來自心臟的壓力沒了,動脈血管由于彈性回縮,血液仍然會繼續(xù)慢慢地流動,還會對血管產(chǎn)生一定的壓力。醫(yī)生在測量血壓后會記下兩個數(shù)據(jù),例如“110/70”,就是分別代表在心臟收縮和舒張時血壓讓汞柱升高的高度(毫米)。
如果沒有血壓,就不能推動血液流遍全身各處,特別是血液往上流的時候,還需要克服重力,需要的血壓就更大了,最低也得保證能把血液輸送到頭部去。對于鱷魚這樣的爬行動物,頭部和心臟基本上在同一高度,需要的血壓不高,通常只要40毫米汞柱的血壓,能把血液壓到體表的毛細血管就行了。人的身體就像是鱷魚轉(zhuǎn)了個90度立起來,通常至少需要100毫米汞柱的血壓才能讓血液流到頭頂,否則就會因為大腦缺血而暈倒——身體變成像鱷魚一樣的姿勢,頭和心臟處于同一位置,血液又能流到大腦。再想想頭高高在上的長頸鹿吧,它需要有一個橄欖球那么大的心臟來產(chǎn)生極高的血壓——高達300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