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學習在先,立業(yè)在后(16)

聽南懷瑾講經 作者:陳南


從此以后,三個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吃喝玩樂,盡情享受。漸漸地,他們身體長得肥胖了,精神變得頹廢了。由于什么都不愿做,疾病也漸漸纏上了身,但他們誰也不愿放棄這種舒適的生活,他們每天和那個看起來挺可愛的“懶惰”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有一天,他們突然看到“死亡”正微笑著走來。他們驚慌地想離開,而“懶惰”卻緊緊地壓迫著他們,不讓他們動彈。就這樣,三個人都被“死亡”帶走了,和那個被“懶惰”殺死的“成功”埋在了一起。

看了這則寓言,你還認為懶惰是一種享受嗎?其實,人多數是不懶惰的。你看,耳朵天生是要來聽聲音的,人們希望聽得更遠、更廣泛,發(fā)明了擴音機、廣播機;眼睛天生是用來看世間萬物的,但是人覺得不夠,希望看得更清、看得更遠,因此又發(fā)明了顯微鏡、望遠鏡;雙腳天生應該是用來走路的,但人又希望能與時空競賽,人們又發(fā)明了腳踏車、機車、汽車等。

惰性是人的一種天性,不過惰性的表現(xiàn)往往只不過是你自己的一個念頭,只要你能夠把這個念頭打消,那么懶惰也就會從你的身上逃走了。趕走了懶惰的你,就自然而然地會從自己動手改造自己開始,你的許多實踐,你的許多行動,都會在你的勤勞中獲得回報。一旦你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那么你將可以利用這項新技能提高你的人生質量,而這一提高,將會使你感到你是在主宰著你自己的人生。既然你已播下良種,又趕走了人的惰性,那么你就不可能沒有良好的收獲。

所謂“春天不下種,何望秋來收?”不播種,如何有收成?不勞動,如何有成就?一個懶惰懈怠的人,即使才華過人,永遠也用不到自己的長處;如此辜負“天生我才”,豈不可惜可悲嗎?

學會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p>

——《論語》

【譯文】:子貢說:“老師關于《詩》、《書》、《禮》、《樂》等的講授,能夠聽得到;老師關于人性和天道的言論,是沒法聽得到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